昨天,“葡萄酒質量安全研討會”在中信國安第一城召開。據悉,該會議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與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聯合舉辦,中信國安葡萄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葡酒業)承辦,旨在進一步提升和規范葡萄酒行業質量安全水平,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推進中國葡萄酒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此次大會的亮點之一在于發展中國葡萄酒小產區建設。會上,由政學企三方合作建成的“新疆瑪納斯葡萄酒產區風土與識別技術聯合研究基地”揭牌,該基地是由瑪納斯縣政府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攜手,依托中葡酒業瑪納斯葡園建立。大會開幕式由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院領導主持,中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科學技術部國際交流合作中心、新疆瑪納斯縣政府有關領導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等出席了開幕式并發表講話。
直播:“質”“量”配套 行業迎來質量安全新時代
在我國成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的當下, 葡萄酒以其健康時尚的文化內涵正逐漸被我國民眾廣泛認可,然而葡萄酒產品質量問題和產品真實性問題也層出不窮。
針對上述問題,本次大會特邀奧地利國家技術研究院Rebecca(麗貝卡) 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華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段長青教授等多位中外權威專家,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食品安全法規與標準、產區葡萄酒劃分、穩定同位素質譜技術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此外,與會嘉賓特別圍繞“中國葡萄酒產區劃分”做主題演講。
與此同時,全國釀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葡萄酒分技術委員會、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的有關領導和委員,專門召開分會場專項會議,對葡萄酒國家標準修訂工作方案展開了深入討論。
研討:小產區模式是趨勢 未來發展可期
作為本次會議的亮點之一,對我國葡萄酒小產區建設的討論值得特別關注。“產區決定風格”向來是葡萄酒行業的金科玉律,越是風格強烈的葡萄酒產品,其產區特點越明顯,這就是國際通行的“小產區”概念。在傳統葡萄酒生產國家,優質高端的小產區葡萄酒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釀酒葡萄是否為當地特色品種,氣候、石礫和土壤等小產區的地域性風土如何,以及最適宜的釀造工藝等。
而在我國,由于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因此“小產區”酒屬于發展中階段,未來前景可期。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葡萄酒產業要真正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首先要“擺脫已有的葡萄酒產區的經營模式——更加重視原料基地的建設。要培育出一批具有我國特色的葡萄酒優質產區以及眾多的特級優質小產區,如村莊級產區”。獨一無二的風格正是葡萄酒的靈魂,因而小產區酒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產業發展方向,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品牌推廣策略。
聚焦:小產區大影響 我國黃金緯度小產區大有可為
在本次大會上,由瑪納斯縣政府攜手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依托中葡酒業建立的“新疆瑪納斯葡萄酒產區風土與識別技術聯合研究基地”正式揭牌落成。該研究基地的落成意味著中國小產區葡萄酒邁上新進程,對于未來科學劃分中國葡萄酒產區、科學打造產區品牌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據悉,該基地所在的瑪納斯葡園位于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產業帶的核心產區、北緯43°28’—45°38’絕佳的地理位置,與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州同處于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黃金緯度帶上,敿{斯葡園為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地貌結構復雜,年均溫度7.2°C,年日照時間2721小時,年降水量215.6mm,pH8.0弱堿性礫石沙壤土;天山冰川融水注入縣內的瑪納斯河和塔西河,灌溉著依河而建的葡萄園,敿{斯縣是新疆的“葡萄酒城”,素有“中國釀酒葡萄之鄉”美譽,2009年起,中葡酒業與瑪納斯縣政府合作開展瑪納斯小產區葡園建設,歷經6年的產區精耕細作,積極發展精品小產地生態葡園,規劃園中園、精品園,不斷推進葡園的精細化管理,從根本上提高葡萄酒的品質,培育出以瑪納斯為代表的特定小產區,讓消費者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瑪納斯小產區葡萄酒不可復制的典型風格和特征,為推進中國小產區發展進程做出不懈努力。
作為中國優質產地生態葡萄酒代表企業之一,中葡酒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順應產業發展趨勢,依托此次“新疆瑪納斯葡萄酒產區風土與識別技術聯合研究基地”落成的戰略合作,在當地政府、學術機構與企業自身的共同努力下,使瑪納斯產區的風土條件、應用科學數據得到進一步研究與落實。據此發揮中葡酒業獨有的產地生態優勢,研究各個小產區之間的風土條件差異,使不同小產區之間葡萄酒風格更加鮮明。最終實現特定環境、特定的小氣候、特定的葡萄品種、特定的釀造工藝,使小產區葡萄酒的品質與標準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