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新疆瑪納斯縣園藝場職工胥建軍告訴筆者:“2014年,他種了17畝釀酒葡萄,是定產600公斤的單蔓種植模式,企業按市場價格2倍收購,畝均收入達到2600元以上。”
2014年,雖然釀酒葡萄市場不景氣,但新疆瑪納斯縣釀酒葡萄采取了定產提質的辦法,讓種植戶們“減產不減收”。新疆瑪納斯縣園藝場副場長安政告訴筆者:園藝場有4000多畝優質精品園釀酒葡萄基地,采用的是畝產優質釀酒葡萄600公斤和800公斤的種植模式,2014年畝均收入2600元以上。
新疆瑪納斯縣是釀酒葡萄種植和生長的黃金地帶。1998年新疆瑪納斯縣在園藝場率先開始發展釀酒葡萄,到2014年全縣已經發展到5萬畝,釀酒葡萄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正常年份,畝純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1.5萬農戶因此受益。
但是在釀酒葡萄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賤賣的情況。園藝場職工胡常欣告訴筆者:2003年和2004年,由于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多,許多種植戶只求產量不求質量,每畝釀酒葡萄產量達到1.5噸以上,加上整個葡萄市場也不太景氣,企業收購價格只有0.5元—0.6元/公斤,許多種植戶的葡萄都爛在了地里。
如何使釀酒葡萄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新疆瑪納斯縣葡萄酒局局長張元慶認為,出現農民賤賣賠錢原因首先是國際國內葡萄酒市場不景氣,釀酒葡萄廠收購葡萄量減少;其次是農民粗放種植,只求產量,不求質量,在市場好的時候,蘿卜快了不洗泥,葡萄還能賣掉,市場不好的時候,廠家嚴格按照質量收購,質量差的葡萄就賣不出去了;再一個葡萄酒廠釀酒技術不高,生產不出優質葡萄酒,無法形成品牌,市場占有份額低,抗風險能力差,當葡萄酒市場不好的時候,企業為了自保,只能采取壓級壓價或不收購,造成農民賤賣賠錢。
經過政府和企業2年多時間的市場調研,2008年,園藝場與當地釀酒葡萄企業中信國安(000839,股吧)酒業合作,建立釀酒葡萄精品示范園試點,并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栽培技術模式。即:單產600公斤單枝單蔓和單產800公斤雙蔓釀酒葡萄精品園,發展“優質精品高效”釀酒葡萄基地。同時,中信國安企業與園藝場釀酒葡萄種植戶簽訂優質優價的收購合同,即畝產600公斤的單蔓釀酒葡萄按不低于市場價格的2倍收購,而畝產800公斤的雙蔓釀酒葡萄按不低于市場價格的1.6倍收購。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釀酒葡萄的品質,而且實現了農企雙贏。
園藝場釀酒葡萄種植戶李愛萍告訴筆者:“種植了定產優質釀酒葡萄,年成好的時候,畝均收入達到了5000元以上。即便是年成不好的時候,像2014年,畝均收入也在2600元以上。”
雖然畝產降低了,按照標準化管理,葡萄品質得到提高,而且在葡萄管理時勞動量也降低了,這樣一來,種植成本也得到了降低,且中信國安葡萄酒業公司按質論價,讓李愛萍和許多葡萄種植戶們心里樂開了花。
近年來,新疆瑪納斯縣還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并在全縣積極推廣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管理技術,建立葡萄標準化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和釀酒葡萄標準化工程體系,在葡萄種植方面采取標準化育苗、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的經營模式,從根本上保證產品質量。目前,園藝場釀酒葡萄優質精品園面積達到了4300畝,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建立了釀酒葡萄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園3.5萬畝地。
新疆瑪納斯縣釀酒葡萄企業有中信國安、歐博達、匯德源等7家,釀酒葡萄年加工能力達到14萬噸。政府還一直督促農戶與企業簽訂種植合同,企業引導農戶科學種植,農戶種出優質葡萄原料,企業生產出優質葡萄酒,保證了農民持續增收,企業持續發展。據調查,2014年,新疆瑪納斯縣凡是與酒廠簽訂合同、按照企業要求科學種植葡萄的農民收入雖然不如往年多,但他們也都能保證有一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