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圈幕后投資人Y先生(隱去姓名)公開回應“買買圈去哪兒了?”出人意料的是,問題與猜測的資金、管理無關。他認為,關鍵是現階段白酒做B2C條件不成熟。這是“下水游過泳之后”的經驗與教訓,比“在岸上干看不下水的”要來得深刻。
2014年初,和其他行業差不多,酒類行業爆發一場O2O熱潮。多家企業宣布啟動O2O項目,春交會上短短4天時間,關于O2O的論壇活動竟然多達9場之多。
這其中,買買圈以其完整的運營邏輯,受到了市場高度關注。糖酒會后一個月,買買圈同時啟動了北京、鄭州、成都等三個區域的拓展,多家企業先后與買買圈合作,“螞蟻雄兵”一度成為話題。受到榜樣企業的影響,全國各地都涌現出不少類似O2O項目。
時間進入2014下半年,酒類O2O突然沉寂,各地O2O項目大多停滯或者轉型,買買圈也不再有新信息傳出。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酒類O2O是不是全面破產?記者聯系上買買圈項目的投資人,身居幕后的Y先生,請他一談買買圈近況以及白酒觸網的看法。剛剛經歷一次艱難轉變的他,對此有更多獨到觀點。
轉變:買買圈退回B2B?
記者:作為行業內首個做酒類O2O的企業,買買圈頗受大家關注。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買買圈似乎做了一次傷筋動骨的調整,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商業模式從原先的O2O變成了B2B,取消了原先直接服務消費者的部分。為什么會有這個變化?
Y先生:買買圈在戰略上并沒有做太多的調整,無論是O2O還是B2B,都是我們早期規劃好的業務內容。但到底是先做O2O還是B2B,管理團隊在當時是有些分歧的。到此次調整,我們形成共識,認為對于當下的白酒行業而言,改造渠道遠比改造消費者更為迫切,或者說改造渠道比改造消費者更道德。
記者:這可以說是終點又回到起點嗎?
Y先生:當然不是。我們現在回過頭做B2B,與我們當初設想的項目相比,更加落地,細節更完整,不能說我們現在做得就一定對,但是我們現在所做的B2B,中間一定減少了很多不對的事情。
因為,我們投錢投人到O2O項目中,盡全力去做過,算是真正下水游過泳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面對過很多很多具體的問題,有相當多的經驗和教訓。
記者:那么,能否介紹一下您現在的B2B項目?
Y先生:我們現在是一個完全開放移動互聯網平臺,名字叫做鏈端網。所有零售商、經銷商、廠家都可以免費注冊到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做交易,也可以只在這上面發布買賣信息,線下自己做交易。所有人都在我們這個平臺上自由交易,我的平臺提供一些溝通、評價的功能,幫助交易實現。
所有人在這上面注冊,信息發布、溝通、評價等等都免費,我們不收取任何費用。當然,我也根據雙方的需求提供一些有償服務,比如小批量貨物的配送,代收款等等。我們就是一個平臺,為他們的交易提供便利,讓不同的角色在上面各取所需。
目前,我們團隊已經把北京市場原來買買圈近3萬家注冊零售終端放到上面,并設置了六個配貨站,現在這些注冊商家已經發生過交易的有8700家;1月份以來,我們鏈端B2B平臺上,每天差不多有一百萬左右的交易額發生。
記者:這個平臺,您怎么控制竄貨和假貨呢?
Y先生:買賣雙方都是實名注冊,也必須通過我們資質認證,每筆交易可以追溯,就很容易查到竄貨和假貨的源頭。當然在我們平臺上,以后可能有上千種產品,上萬家商家,如果我去管這些問題,我的成本會高到難以承受,而且我并不專業,管不好。作為一個平臺,我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交易規則,做好交易服務,做好交易記錄。
記者:那這個平臺如何盈利呢?
Y先生:老實說,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盈利方案和模式,但是我們相信這個平臺是有價值的,所以只要有海量的買家賣家,就一定是有盈利模式的。
反思:O2O、B2C還不適合白酒
記者:不論是在當初您推廣的時候,還是在此時我們再來談,我都認為買買圈B2B2C邏輯是完整的,也是符合發展潮流的。為什么就做不下去呢?
Y先生:我們并不認為O2O、B2C做不下去,我也堅定的認為必須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理解白酒的互聯網方向,但我認為白酒用戶目前最大的需求是希望酒行業自身做改良,品牌過于空洞、包裝過于奢華、渠道過于低效的局面需要快速扭轉。
但是,現在酒業推行O2O、B2C確實得時機不成熟,主要在以下個方面:
首先是沒有找到消費者現階段真正的需求,“即時送”的訴求不具有廣普價值;
其次,沒有找到恰當方式,建設垂直型O2O平臺,僅滿足用戶購酒用酒這一單一需求會造成巨大的服務成本浪費;
第三,破壞行業現有生態,用革命的方式變革,往往會革自己的命,B2C要顛覆的絕不僅是價格體系,還要顛覆廠家的品牌體系,即要革廠家千辛萬苦培養起來的主流產品的命;
第四,消費者粘性不足,白酒消費還是要捆綁一定的消費場景,購買頻度特別低,消費者研究的興趣不高,屬于淺涉產品。這類產品要強行構建專屬平臺,粘性極差,流量成本極高。
記者:這真是讓人難堪的事情。去年白酒O2O搞得熱火朝天,結果是隔鞋搔癢——連消費者的需求都沒搞懂;舜罅康腻X,卻沒有打動消費者,還被人說成土豪。那您認為,酒類O2O或者B2C該怎么做呢?
Y先生:在當前階段,白酒不適合做O2O、B2C。
首先,白酒是非標準化產品。
很多時候判斷一款酒的好還是不好沒有通用標準,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其實是很低的。如果去掉品牌,一斤大米,消費者給出的價格可能在1-5元之間;而一瓶白酒,消費者給出的價格可能五元十元,可能是三四百元,差異非常大。設想一種極端情況,現在白酒價格全部上漲30%,白酒消費會同比例下降嗎?我想不會,該喝的還是會喝。因此,廠家開發一款新白酒,上市二三十不一定賣得好,二三百也可能受歡迎。這種情況下,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難以簡單達成共識,必須基于品牌溝通,所以,白酒大面積做B2C時機還不成熟。
其次,白酒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并不普遍。它的功能維度不多,并不是像其它行業一樣存在過時的老款一說。
再次,互聯網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也不適合酒類做B2C。
白酒消費頻次不高,意味著酒水B2C網站對消費者的粘度不高。因此,酒類的B2C網站都會面臨這樣一個矛盾:黏住消費者的成本巨大,但是單個消費者提供價值卻是有限的。這個矛盾從目前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解決。
另外,互聯網上還是以追逐超低價,追逐性價比為主流消費趨勢,這種消費潮流并不適合白酒。酒水網站需要巨大的沖擊力來黏住消費者,不做低價不行,然而這種方式顯然是不適合白酒的。低價并非消費者核心需求,而白酒產品也不能通過產品更換長期低價。相對于手機、服裝等等產品來看,消費者對于白酒換代的需求并不明顯。
前面說過,白酒開發一款新品,建立一個新品牌周期非常長。追逐低價會快速透支產品或品牌的生命周期,對于白酒而言,這樣是很難玩下去的。一些企業,用老瓶裝新酒的辦法,硬推新品,本質上是渠道價格穿底之后,換一個馬甲蒙騙消費者。還有的專門為網上開發一款產品,看起來有效避免了沖突,但極容易造成對品牌的損害,網上一個品牌承諾,網下又一個品牌承諾,這是不符合品牌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