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維維股份旗下酒企貴州醇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醇”)董事長唐士軍傳出辭職消息,由原洋河酒業副總經理、買買圈創始人李風云接任。維維股份方面向記者表示,此次換帥是屬于正常人事調動。但在白酒行業復蘇的2016年,貴州醇卻未能獲得業績復蘇。業內人士認為,貴州醇此番換帥意味著維維股份將對酒業板塊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就目前貴州醇的經營狀況來看,短期內扭虧為盈難度并不小,也不排除未來將把貴州醇打包出售的可能性。
突然換帥
在發布了2016年年報之后,貴州醇突然傳出換帥的消息,維維股份方面向記者表示,此次更換貴州醇董事長是正常的人事變動。據悉,唐士軍將辭去現有職務,由在酒水行業浸淫多年的李風云出任新任掌舵人。
公開資料顯示,李風云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曾任宿遷市經貿委副主任、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原洋河股份董事、副總裁,曾創辦買買圈,成為酒水行業“O2O模式引導者”,兩年后再次打造了酒水類B2B平臺鏈端網。
資深酒類營銷專家晉育峰表示,李風云擔任過江蘇雙溝酒業領導,近年來創業狀況也不甚理想;維維股份此前是雙溝酒業最大股東,雙方在此處曾有交集,互有需求,達成一致也是水到渠成。
據悉,此次換帥的不僅是貴州醇,維維股份旗下另一酒企湖北枝江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枝江酒業”)總裁曹榮開也將離任。有分析指出,維維股份旗下酒業板塊集體換帥,可能是希望借白酒行業復蘇的機遇,重振酒水業務。
事實上,如今頗為蕭條的貴州醇在貴州市場曾是風云一時的白酒企業,曾是與茅臺分庭抗禮的酒企,更有“貴州出好酒,北有茅臺,南有貴州醇”的說法流傳。
資料顯示,鄢文松擔任貴州醇酒廠廠長之后,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低度濃香型的35°貴州醇,在當時的白酒行業獨樹一幟,甚至被稱為中國白酒釀造工業史上的革命。貴州醇的低度白酒一經投放,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在各地經銷商中得到良好反響,知名度得到快速擴張,產品銷量不斷提高,1992年時,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資料顯示,1993年,酒廠的年銷售收入接近3億元,成為貴州酒業“八大金剛”之一。
此后,貴州醇的銷量連年攀升,經歷了五年的快速增長。1998年,貴州醇的銷售額達到了1.47億元,固定資產為5億多元,當時的茅臺營收也僅為6億元,固定資產為7億多元,二者差距并不算大。
業績連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貴州醇此次換帥頗為突然,應是維維股份對目前貴州醇業績和管理團隊不滿所致。
事實上,在被維維股份收購前,貴州醇的業績已出現較為嚴重的下滑。據維維股份公告顯示,貴州醇在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營業利潤2164萬元,凈利潤1705萬元;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凈利潤182萬元。
讓貴州醇元氣大傷的是與茅臺一場曠日持久的商標戰。貴州醇當年的火熱勢頭讓茅臺頗為眼紅,茅臺推出了全版套用的茅臺“貴州醇”。1993年,貴州醇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起訴茅臺,稱茅臺酒廠的“貴州醇”是勾兌而成,采用同樣的包裝是不正當競爭;而茅臺也反訴貴州醇酒廠侵權。
這場商標侵權案歷時八年,并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此后,在貴州省政府的協調下,茅臺酒廠主動停止了“貴州醇”酒的生產和銷售。最終,2000年11月,經法院調解,兩家酒廠達成共識,“貴州醇”仍由貴州醇酒廠生產,并撤銷對茅臺的訴訟。歷時八年的官司雖然讓貴州醇的名聲更加響亮,但也同時元氣大傷。截至2011年末,貴州醇的主業銷售額下降至6885萬元,僅為當年茅臺銷售額的1/267。貴州醇淪為“落寞貴族”。
曾經頗為輝煌的貴州醇也未能給維維股份帶來良好的收入。據維維股份3月22日發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維維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81%,實現44.64億元;利潤總額同比下跌13.75%至1.3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同比大幅下跌30.91%,僅為7012.53萬元。
截至2016年底,貴州醇總資產為8.85億元,全年營業收入為6606萬元,凈利潤則為-4907萬元。枝江酒業表現則相對較好,公司總資產為15.91億元,營業收入達到8.45億元,凈利潤為2202萬元。
其實,自2012年被維維股份收購以來,貴州醇業績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僅虧損額度稍有收窄,但多年來并未扭轉虧損局面。
記者翻閱維維股份近年來年報發現,貴州醇2015年營業收入7244萬元,凈利潤-4920萬元;2014年營業收入1.02億元,凈利潤-5681.85萬元;2013年營業收入8669.81萬元,凈利潤-8822.39萬元;2012年營業收入1353.76萬元,凈利潤-1296.5萬元。貴州醇不僅未拉動維維股份的業績,反而成為拖累。
未來難料
目前,貴州醇的發展可謂不盡如人意。據維維股份年報顯示,2016年貴州醇的產能遠遠低于枝江酒業。據維維股份年報顯示,2016年,貴州醇實際產能僅為1.65萬噸,而枝江酒業產能則高達10萬噸。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當年取得良好市場表現之后,貴州醇沒有深入資本市場,做大白酒板塊,反而開發了“奇香貴州醇”等產品,分散精力發展彩印廠、貨運公司等業務,進行多元化投資,最終錯失了白酒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目前貴州醇主力產品盈利能力較弱,市場知名度偏低,產品偏低端,這也成為貴州醇業績回升的絆腳石。
記者就換帥后對貴州醇有何新的規劃與期待采訪了維維股份方面,對方僅表示,新期待和要求是有的,但現在還不方便透露。
白酒行業資深專家蔡學飛分析認為,此次貴州醇走馬上任的是酒水行業資深高管,這意味著維維股份將對貴州醇戰略方向進行大調整,從原先相對來說比較被動的企業經營轉變為由業內人士操盤更為務實的戰略。通常高層更替代表著新團隊的進駐,同時會帶來大量資源,貴州醇本身擁有一定品牌價值,但換帥對業績不一定會產生直接拉動作用。
有業內人士爆料稱,考慮到貴州醇一直的虧損情況,如果戰略調整不成功,維維有可能將貴州醇推向資本市場。
蔡學飛指出,維維股份收購貴州醇是業外資本介入中國白酒市場的典型案例,業外資本的特點便是目的性強,追求投資回報率。結合此前聯想控股打包出售旗下豐聯酒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甩掉白酒業務的情況,貴州醇此次換帥,不排除同樣的可能。尤其是考慮到枝江酒業與貴州醇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維維股份或是為整合白酒板塊的資源,為貴州醇市場化做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