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豆奶,歡樂開懷”這句廣告語曾經家喻戶曉,但是,目前的維維股份,卻無法歡樂開懷,處境反倒有些尷尬。
近日,維維股份發布了2017年年報,在營收微增的基礎上,公司的凈利潤漲幅卻超過三成。而這份看似亮麗業績的背后,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卻為虧損,且下降幅度高達589.18%。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67億元,同比增長4.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151.17萬元,同比增長30.5%。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8591.58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589.18%。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收到控股子公司湖南省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原股東簡伯華業績賠償款并計入營業外收入2867.15萬元;出售無錫超科食品有限公司10%股權,確認股權轉讓收益3805.58萬元;出售湖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0.934%股權,確認股權轉讓收益1.03億元。公司表示,上述事項所導致的利潤重大變化不具有可持續性。
對于維維股份交出的業績數據,中國食品(港股00506)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維維目前主要的問題是主業不強,副業太弱。從主業來看,產品的創新、升級都缺乏,包括市場覆蓋率、機制等都存在問題。
主營業務乏力
公司陷入多元化之困
資料顯示,維維股份于2000年6月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主打的品牌維維豆奶曾占據有力的市場份額,彼時也是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但上市后的維維股份進行了多元化布局,在房地產、白酒、煤炭、茶葉、生物制藥等行業都有所涉足。
不過,維維股份的房地產、煤炭、生物制藥等業務都以失敗告終。2007年,維維股份曾計劃與中糧地產共同成立中糧維維聯合置業有限公司,參與徐州新城區的開發建設,不過沒過多久,就以失敗收場。2008年,維維股份曾出資1000萬元與同濟大學教授合作成立生物技術公司,最后也不了了之。2011年,維維股份收購了一家煤化工企業,但也慘淡收場。
從維維股份2017年的年報不難看出,目前主要從事豆奶粉、乳品、白酒和茶葉的生產、銷售。那么這些主營業務2017年的表現又是如何的呢?從數據來看,在維維股份的各項業務中,無論是固體飲料、酒類、動植物蛋白飲料還是食用米面油、貿易還是茶類,毛利率都比上一年有所減少。
《證券日報》記者在研讀維維股份年報時還發現,雖然固體飲料作為公司第一大主營業務,但是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其豆奶粉在生產量、銷售量僅比去年分別增長1.76%、1.04%的前提下,庫存量卻比上年增加了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