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白酒版圖中,兩條名酒帶串起了中國白酒行業的骨架,一條是長江名酒帶,造就了貴州、四川、湖北等名優白酒企業;另外一條就是黃淮名酒帶,黃淮名酒帶是以淮河發源地為起點,以淮河支流渦河流域的“古井”、“宋河”至洪澤湖流域的“洋河”、“雙溝”、“今世緣”為核心,以豫、皖、魯、蘇眾多二線企業為支撐,以“甜綿軟凈香”的淡雅濃香型白酒為主、濃香和兼香白酒為輔的白酒集群板塊。
而位于淮河源頭的河南淮源酒業有限公司,依托所在地桐柏縣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釀造出了令人品味后就難以忘懷的瓊漿佳釀。尤其這些年來,淮源酒走出了桐柏縣,在南陽市場、隨州市場等都運作得順風順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河南淮源酒業有限公司掌門人張建民,正是他18年來的辛勤汗水,讓“淮源”這一支流不斷發展壯大,變得洶涌澎湃,浩浩蕩蕩奔騰入海,進入到更加廣闊的市場中,成為市場大潮中的弄潮兒。
張建民認為,做企業不進則退,必須要尋求市場的不斷拓展,企業自身的持續進步,作為黃淮名酒帶的源頭企業,淮源酒依托淮河源頭這一生態優勢,再加上優良的品質基礎做背書,淮源酒一定會順流而下,達江入海,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直到漂洋過海,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淮源佳釀。
拯救“淮源”于危難
1982年6月,張建民從湖南長沙冶金工業學校畢業后,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桐柏山腹地,先在桐柏縣水利局,后又調到桐柏縣人民政府工作。當他仕途順風順水的時候,1998年4月,張建民放棄了政府機關優厚的條件,來到了已經停發工資四個多月的桐柏縣果酒廠。
張建民明白,來到桐柏縣果酒廠意味著他將永遠告別政府機關的安逸生活。桐柏縣果酒廠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桐柏地區國有果酒廠,1975年之前以生產果酒為主,之后開始生產白酒,是一個集曲酒生產、白酒釀造、飲料、彩印包裝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主導白酒品牌是“淮源”、“淮河源”,該廠生產的樂神康系列植物飲品,也曾在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深受市場好評。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企業輕裝上陣,2010年,在張建民的努力下,桐柏縣政府對淮源酒業進行了企業改制,雖然沒有像張建民想像的那樣徹底,但原來的經營機制、體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重組,國有資本退出企業,酒廠員工先后經歷了全員持股和集中股權,一個國有酒廠轉變成了民營企業。產權明晰了,機制靈活了,企業內操心的人多了。
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張建民強化精細化管理,制定了符合企業和市場實際的精細化管理體制,從原料采購到粉碎糖化,從成品入庫到產品運輸,人人有了憂患意識,人人有了危機感,企業形成了一種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張建民經常告誡員工,消費者想的,就是企業要做的;消費者的需求,就是企業亟待改進和努力的方向,只有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才能促進企業管理的提高。經過張建民的不懈努力,淮源酒業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幾年來沒有大起大落。
在桐柏縣城的盤古大道、淮源路上,《華夏酒報》記者一行在一些煙酒店調查,據不完全統計,淮源酒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商戶們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桐柏,淮源酒好賣。2012年,淮源酒銷售收入突破了億元大關,這兩年仍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
研發新品闖新路
張建民常說,產品是企業生存的關鍵,一個企業如果沒有適銷對路的產品,最終肯定是走不遠的。作為一家地方企業,淮源酒廠的機制和體制都制約著企業的快速發展。面對如此的局面,張建民首先與亮劍咨詢合作,從產品入手,導入全新營銷思路,將淮源品牌定位為“豫派傳統濃香代表”,創意的中高端品牌為“淮源陶壇老窖”,品牌訴求點為“天醞地藏、手工妙釀”,產品名稱為“天釀、地藏、妙釀”三款產品。以“陶壇和手工妙釀”為核心概念,賦予品牌基因和靈魂,以此占有消費者心智,實現價值提升。
淮源陶壇老窖系列巧妙地將淮源山、水、神文化和手工釀造、混蒸混燒等工藝賦予到酒上,以古韻陶壇為瓶型,突出了“陶壇”的文化概念,以“天醞地藏、手工妙釀”為品牌訴求點,既解決了消費者對于酒質的信任問題,又賦予和提升了陶壇老窖稀有、高貴的文化價值,提升了淮源陶壇老窖卓而不凡的品位形象。
同時,淮源酒業調整了白酒產品,舍棄了雖有銷量但一直效益不佳的低檔產品,重新調整了淮源老窖10年和“一帆風順”等產品,農村及婚宴市場主推淮源特液,再加上持續不斷的5元、10元及1美元等小獎勵,加大了對農村市場產品的促銷力度,同時加大了防偽技術。
在市場上,張建民加大了市場布局力度,在加強原有營銷體系的基礎上,營銷觸角向外逐步延伸。與之相鄰的唐河縣,人口150多萬,與桐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淮源酒有著非常高的忠誠度,淮源酒也曾在這里擁有厚重的消費基礎,張建民毅然在唐河設立了淮源銷售特區;同時,以桐柏為核心,以桐柏、湖北隨州為基礎,成立了淮源酒豫南區;以信陽為中心,以信陽、駐馬店為基礎成立豫東區,以南陽、平頂山等地為基礎成立豫西區,形成了東、南、西為核心的綜合性銷售體系。
尤其是酒類行業步入大調整的關鍵時期,原來大市場格局再度得以調整,一方面張建民加大了對市場的投入,以桐柏文化、淮河源文化、生態文化提升淮源酒的酒文化影響力,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淮源酒、愛上淮源酒;另一方面,張建民對市場作出調整,由過去點多面廣的政策調整為重點突破,進一步強化廠商共贏,提升廣大經銷商對經營淮源酒的信心和品牌認可,“想賺錢,賣淮源”成為每個人的心聲。
張建民傾力打造核心客戶群體,從長期合作的經銷商中,篩選出業務量大、效益明顯、信譽度高的經銷商,根據市場布局狀況,改過去的渠道為王為核心客戶為中心,穩定老市場、開拓新市場。
在做好白酒的同時,根據人們追求健康的理念,張建民加大了樂神康、淮河源健康飲料的營銷力度。他先后在周邊市地成立了淮河源、樂神康營銷辦事處,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張建民及時加大了樂神康的營銷力度,借助淮源酒在全國的營銷渠道,密點布局,強力推進,加大傳播,僅2013年,樂神康、淮河源飲料銷售額占淮源公司總銷售額的15%,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淮源公司飲料銷售額將占公司總銷售額的30%以上,實現了淮源白酒與樂神康、淮河源飲料的雙品牌運營、雙品牌發展。
以服務客戶為中心
自酒類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以來,淮源酒業多多少少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張建民認為,白酒行業經過前十年的高速發展,應該有一個冷靜、回歸和自然理性的調整,這也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張建民告訴記者,從今年前11個月淮源酒業的發展來看,同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整體上基本與上年持平;從市場消費的角度來看,未來淮源酒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淮源酒業目前最重要的是整合各方資源,強強聯合、強強重組,抱團打天下。從公司目前的情況來看,核心經銷商保持平穩,并不斷引入新的營銷思路和合作方式,爭取在今年的市場上實現彎道超車。
從目前的酒類流通情況來看,過去的渠道為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消費者更多的是關注白酒帶來的健康、享受和快樂,體驗式營銷逐步成為流通的主流,因此除了做好淮源白酒的傳統營銷、形象體驗外,張建民逐步轉移傳統的銷售格局,把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新營銷提到了公司的議事日程。記者從淮源酒業有限公司營銷中心了解到,淮源酒業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部,逐步打造起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
談到淮源酒的發展,張建民說,淮源也和豫酒一樣,面臨著轉型升級,健康、持續發展更需要政府的支持,酒類調整的影響或將更加突出,淮源和眾多酒企一樣要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對產品線和經營戰略進行重新調整,圍繞“特”字做文章,以特取勝,以質取勝。
談到未來,張建民充滿信心,面對企業發展,要抓住機遇,更要理性、科學,步步為營,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打造“百年企業、千年偉業”的目標,才能把淮源酒業打造成豫南一個璀璨的明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