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質量是品牌的生命,產品的質量也確確實實是一個企業的生命。質量是品牌、企業的生命,同時也是我們領導人的生命。”
日前,原中國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在由由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主辦的中國白酒品牌論壇上透露,第一屆全國品酒會茅臺排在第一,1963年第二屆品酒會,茅臺酒評在第五,甚至這個第五也有照顧性質。
對此很多權威專家們,包括沈怡方、高月明等都認為1963年的這個品酒一方面因為品酒的方法太一樣造成的,第二是品酒委員沒有經過培訓,不了解全國白酒的情況,有的評酒委員把茅臺酒打了60分,把自己的酒打了100分,10來個評委,茅臺酒一下子差了幾十分。 這在當時,被認為是茅臺酒質量問題,貴州省委省政府調整了酒廠領導班子,就地免職,并派出事先工作隊,成立事件小組,對茅臺酒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進行控制,幫助提升茅臺酒的質量。
季克良表示,此次事件的教育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他剛進廠就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十年以內沒有發言權,為什么這樣說?
因為茅臺的工藝我感覺那個時候數據沒有,如果有的話也是差距也很大。而且茅臺的工藝特別復雜,如果對它認識不夠,就會出問題,就會影響質量。產品也好,品牌也好,企業也好,自己也好,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在這幾十年當中,包括老一輩的員工和企業領導者都非常非常注重產品質量。當產品質量和產量發生矛盾的時候,用產量來輔助質量,當發展速度和質量有可能出現矛盾的時候,用發展速度來輔助質量,當產品質量和成本和效益發生矛盾的時候,堅決用成本用效益來輔助質量。在質量和工作量發生矛盾的時候,要堅決的用工作量來輔助質量。正因為如此,保證了茅臺酒的穩定質量。
季克良強調,當前,我們要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怎么強?就是把質量抓好。把產品質量搞好了,效益自然也會提高,也很自然的對國家的貢獻也大,也很自然的會對消費者投資者帶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