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均啤酒消費量10升出頭,不足全國水平40升的一半,居全國省會城市倒數第二,原因何在?如何破局?”“湖南啤酒市場已經進入寡頭競爭狀態,前5大啤酒集團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如何抱團將湖南啤酒消費市場蛋糕做大?”
8月27日,“砥礪前行40年 走進湘酒企業”活動走進燕京啤酒(衡陽)有限公司,湖南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食藥監、省酒業協會的相關領導與燕京啤酒(衡陽)有限公司董事長屠玉炯等相關領導舉行主題調研座談會,深入探討湖南啤酒市場存在的困境、如何做大湖南啤酒市場、品牌抱團發展等問題,并紛紛為湖南啤酒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出謀劃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湖南啤酒人均消費量不足10升,全國倒數第二
改革開放40年來,啤酒行業進入寡頭競爭,前5大啤酒集團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人均消費量卻成下降趨勢,這一問題成為現場討論最為激烈的一個話題。
“湖南人均啤酒年消費量為10升出頭,與全國人均年消費量40升相差甚遠,全國倒數第二。然而,全國各大知名啤酒品牌紛紛在湖南各地建廠,湖南啤酒的總產能達270萬噸,產銷嚴重不平衡,是目前湖南啤酒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座談會現場,湖南啤酒分會會長單位燕京啤酒衡陽有限公司總經理屠玉炯拋出這一現狀,并引發激烈的討論。
湖南人均年啤酒消費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是不爭的事實。屠玉炯將湖南與全國多個省份進行對比,“在人口和經濟總量差不多的情況,湖南衡陽的啤酒消費量只有湖北襄陽的五分之一不到,湖南過10萬噸的啤酒廠僅燕京一家,但湖北過40萬噸的啤酒廠就有3家,別的地方喝啤酒是按‘件’,湖南喝啤酒是按‘瓶’,差別就是這么大。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湖南與外省交界處地區喝啤酒氛圍明顯比別的地方好,由此可見,湖南喝啤酒的氛圍遠不如其他省。”
屠玉炯表示,這與湖南長期文化飲食積淀不無關系,也讓湖南的啤酒企業發展嚴重受阻。“對于啤酒企業,要做的就是不斷修煉內功,把啤酒品質做好,消費者是用胃來嘗啤酒的,只有啤酒的風味保持穩定,才能抓住消費者的胃。”屠玉炯表示。
同時,屠玉炯建議政府及職能部門、新聞媒體要加強對啤酒的正面宣傳,把人均啤酒消費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作為一項服務于企業的工作來倡導,共同營造愛喝啤酒的良好氛圍。
湖南啤酒總產能達200萬噸,去產能化迫在眉睫
與湖南人均年啤酒消費量不足對比明顯的是湖南啤酒的產能,全國五大啤酒品牌(燕京啤酒、雪花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紛紛在湖南建立了兩家以上的工廠,加上珠江啤酒、七箭啤酒、拜會啤酒等地方品牌,共計21家企業,總產能達到200萬噸。
“產能大量過剩,是不爭的事實,去產能化迫在眉睫。”屠玉炯表示,湖南啤酒企業50%左右的生產能力被閑置,啤酒廠是用水大戶,對環境有一定污染,在產能大量過剩的情況下,建議相關部門不再給予批復建新廠,同時,對一些生產能力不達標的小廠進行關閉,保護啤酒產業鏈條不受破壞。
一些啤酒小廠生產的啤酒品質不過關,仿冒大企業的產品,破壞了消費者對啤酒整體品質的認識和整個啤酒產業鏈條,要堅決打擊。
“我們生產一個專用瓶成本需要一塊多,回收價格在3毛左右,一些小廠卻以5毛、6毛的高價格回收,用來裝他們生產的普通啤酒,”屠玉炯呼吁,省酒業協會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快啤酒標準和啤酒瓶標準的修訂完善工作,特別是啤酒瓶標準,對于啤酒專用瓶在標準中明確“專用”,保護大企業的商標權和品牌權。
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在座相關領導的認同和支持,紛紛表示,“要加強監督和執法力度,打擊破壞行業的蛀蟲,維護行業的良好健康發展秩序”。
喝啤酒有啤酒肚、痛風?啤酒:不要當“背鍋俠”
在屠玉炯看來,外界對啤酒的一些錯誤解讀讓啤酒成為名副其實的“背鍋俠”,成為啤酒文化推廣障礙,比如喝啤酒會有啤酒肚、啤酒嘌呤含量高喝多了會痛風等。
“其實,啤酒是用優質的水、糧食和啤酒花釀造而成的液體面包,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喝啤酒對人體有百利而無一害,一瓶啤酒的嘌呤含量與一個蘋果的嘌呤含量是差不多的,喝啤酒不可能導致肥胖喝增加尿酸。”屠玉炯還列舉了“啤酒廠員工喝啤酒多但得痛風的人幾乎沒有”的現實案例來佐證。
對此,屠玉炯和現場與會相關部門領導們深入討論,覺得只有啤酒行業共同攜手,對外自上而下做好啤酒正面宣傳和引導,對內修煉內功,避免相互詆毀和不當競爭,才能共同做大啤酒市場這一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