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京城,藏龍臥虎,從來不缺“高手”,老酒領域亦如此。
這些“高手”大多來自五湖四海,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目標很簡單,為在京城謀得一席之地,將“老酒”作為謀生工具,但是他們專一、專業,善學習、愛鉆研,最終“掘金”老酒,并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80后收藏家余洪山,便是其中一例。
在酒業,“老酒”是一個略顯“神秘”的領域,在這個領域,有一群人,他們擁有“火眼金睛”,一眼斷定一瓶酒的真假、年份、價值;同時,這又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領域,不是主流的產品,卻有主流的消費者。
“老酒圈”里的這群人,就像探險家,他們挖掘出了一個忽略的“價值洼地”,就像傳道士,他們讓酒的故事在民間生根,在市場發芽,讓酒文化獲得重生。
北京西三環紫竹橋向西100米,有一個醒目的招牌——老酒收藏體驗館,館主是位80后,名字叫做余洪山。
從年齡來看,余洪山是“老酒圈”的晚輩,80后的他,至今仍缺少一些前輩們的“成熟”與“老辣”,然就資歷而論,他卻是這個領域的“老人”,專業從事老酒收藏至今,已有15個年頭,個人收藏名酒品類與數量名列前茅。
那么,是什么樣的機緣巧合,讓余洪山進入老酒圈?又是什么原因,讓這個80后,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非主流的“老酒”?
一瓶老酒闖京城2002年,本該繼續讀書,接受“高等教育”的余洪山,做出了一個“叛逆”的決定:去北京賣酒!
驅使他產生“放棄學業,上京創業”沖動的,源于他自小耳濡目染“阜陽人在北京”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部分阜陽人在北京以“小賣部”形式,從買賣名煙到買賣名酒,逐漸致富。之后,這些“少數人”帶著他們的親戚朋友來到北京,成為最早從事老酒收藏的“生力軍”,這其中,就有余洪山的父母。
余洪山第一次與老酒的親密接觸是2000年。
“那是一個夏天,也是我第一次來北京,在父母經營的一家煙酒店里,有一次一位老大爺拿了幾瓶老的茅臺酒問我們收不收,于是我爸花了30元一瓶把他買了回來”。
起初,還是初中生的他,對這瓶老酒還沒有特別在意。但是后來他發現,那時候在他父母店里賣的茅臺酒價格已經是228元一瓶,那么這之間有什么差異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他開始對比新收過來的老茅臺和新茅臺的區別。經過比較他發現,老的茅臺盒子明顯比2000年的大一圈,而且外盒里面還有一層瓦楞紙內盒,打開盒子,酒瓶也比2000年的大一圈。按道理說,老酒理當比新酒貴才對,但是為什么老酒的價值沒有新酒價值高呢?
余洪山說:“關鍵在于當時市場對于老酒的認可度很低,對老酒的價值,消費者沒有認識到。”然而,老茅臺的包裝卻吸引了他研究老酒的興趣,他開始琢磨,老包裝反映出了當時怎樣的時代背景、政治背景與文化背景呢?這瓶老酒又經過幾個人的手,是否還有一些故事呢?帶著這樣的一些思考,當時他對他的父親說,這個酒要給他留著,等他長大結婚時候喝,于是父親就沒舍得賣掉,這瓶酒至今還在他的家放著。
夏天結束,余洪山回到老家繼續上學,但是離開父母管教的他,學習成績日漸下滑。終于在2002年底,他做出了一個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叛逆的決定——來到北京,跟隨父母經商。
“那個時候還沒有收藏酒這個詞,但是我就是喜歡,經常到我們店里買煙酒的老大爺大媽,我會問他們家里有沒有不喝的酒賣給我,當時也沒有老酒這個概念,但是漸漸地新酒老酒收和賣基本都是一樣價格。那時候我就覺得老酒比新酒味道香醇,價格應該更高一些才對,因此,平時收過來的比較新的就賣掉,老的自己則存起來收藏”。
2005年,在北京西直門附近,余洪山開始經營屬于自己“生意”,其實就是一家煙酒店。但是從這時起,他開始將目光專注地鎖定老酒,開始研究老酒,為了進入這個領域,他從網上了解了大量的信息,同時拜訪了一些老的收藏家,豐富自己的老酒知識,并開始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藏品。
2007年,茅臺酒廠提高出廠價格,老茅臺酒更是連翻幾番,借助這個契機,他賣掉了一部分收藏的老茅臺酒,從而賺取了來北京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
回顧這段歷程,余洪山并不后悔當初的“沖動”,他說:“如果當初繼續上學,或許今天會是另外一種人生,但是我選擇了我喜歡的一個行業,這個行業讓我學到了書本里學不到的東西,因此,我并不后悔當初的選擇。”同時他認為,老酒的最大價值不在于酒本身,而是文化,老酒是可以喝的中國文化,既是收藏品,又有極高的飲用價值,從收藏的角度來說,老酒完勝郵票、字畫等。“只不過,由于老酒是新興的收藏門類,現在才只是剛剛開始走上正軌而已,”余洪山表示。
從做生意到做文化2008年金融危機,老酒價格遭遇“腰斬”,對許多從事老酒行業的人而言,這是一場災難。但是余洪山則從其中再次看到了機會:這只是行業的陣痛,老酒憑借其獨有的文化特質,早晚會價格回歸,這是一個收藏的最佳契機!
于是,他果斷地將上一年賣酒的錢全部換成了老茅臺酒。正如他的判斷,雖然老酒市場經歷了一年左右時間的痛苦,2009年隨著茅臺繼續提價,老茅臺酒因為他的稀缺性,價格一路上漲至今。
就自己的經歷,他將老酒過去的發展總結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老酒市場萌芽期,即2005年之前。那個時候老酒的價格并不高,市場上還沒有老酒的概念,例如當下市場流通度最高的83~86年版地方國營茅臺酒,那個時候最多只有幾百塊,但是2005的時候,已經漲到了一千多塊,現在則漲到了2~3萬元。
第二個階段為2005~2008年。2007年,茅臺酒漲到了5,000元左右,催生了第一波老酒熱潮,老酒的價值第一次被大眾所關注。在這一階段,高端消費者開始關注老酒,但主要是飲用,收藏仍然不是主流。
第三個階段為2008~2012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整個收藏品市場遇冷,老酒價格腰斬。這一狀況在次年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并在2011年迎來老酒收藏的高潮階段。在拍賣公司的推波助瀾下,老酒的功能開始由飲用逐漸轉向收藏。
第四個階段則是2012年至今。其中2014年,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的成立,為老酒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同時也成為了老酒行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在行業協會的主導下,老酒市場逐漸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