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總好,?“博士話酒”,也常您微信,獲益不少,謝謝!總感覺白酒的科學釀造與傳統工藝之爭其實在您這里交匯了,碰撞出很多的東西,應該有話可說,且能引起大家共鳴與探討,因此想做個人物專訪。但因了解不深,問題可能不是很周全,如果有沒問到又很有價值的點,還請進行補充,謝謝!
鄒江鵬,1981年生,法國南特大學理學博士,中國四川大學工學博士,《醬香型白酒技術標準體系》主要制定者之一,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品酒師,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兼 職教授,青年白酒專家學者,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問:請談談您眼中的中國白酒行業現狀?
答:白酒行業的現狀,我想主要從國家政策方面進行解讀,特別是從科技提升方面解讀行業現狀。
從2012年以來,國家對于白酒的政策現在是兩手抓:“一手抓打壓,一手抓提升”。一手抓打壓,主要是打壓三公白酒消費。這個政策導致了現在白酒市場向中低端回歸,高端白酒基本上處于滯銷狀態。年份酒等大多是中高端白酒產品,這也導致了高端年份酒的直接滯銷。一手抓提升,主要是對科技創新的提升。2014年1月10日,由江南大學、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基于風味導向的固態發酵白酒生產新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時隔半個多世紀之后,白酒終于站上中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領獎臺。這標志著中國白酒行業首次站上了中國科技領域的最高領獎臺,也表明了國家在嚴打公款消費白酒的政策下指明科技引領白酒發展的新方向。
1975-1985年的十年之間,是中國醬香白酒科技發展的“黃金十年”,之后除了茅臺能夠保持科技創新的連續性,大多數酒廠進入緩慢期。而2012年開始,隨著國家政策調整,白酒行業銷售遭遇寒冬,中國醬香白酒逆勢而上,又開始進入了科技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以茅臺集團科技大會為信號,醬香白酒科技新的“白金十年”開始到來。
中國白酒行業是一個周期性發展的行業,現在經過最嚴酷的寒冬,已經開始了弱復蘇,在這一新的常態下,必須提升品質提升科技含量,才能迎來中國白酒新一輪的大發展。
問:我了解到,您曾在法國南特大學攻讀理學博士,在西方國家,白酒,特別是醬香型白酒的表現如何?
答:
在西方國家,中國白酒的接受度還比較有限,西方人例如法國人主要傾向于葡萄酒,而且法國的波爾多是葡萄酒的最佳產區之一,雖然西方的伏特加、威士忌或朗姆酒都是烈性酒,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對中國白酒認知的差異,中國白酒在西方市場還比較小,多在華人聚集區域銷售。某些西方人難以接受白酒的部分原因歸結為不熟悉其香味,西方人似乎不喜歡白酒的氣味,與中國人認為法國奶酪等食品難以接受一樣。醬香型白酒由于茅臺的影響力,在西方還是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國內其他的醬香白酒企業都很少打入國外市場,這兩年以來,國臺也啟動了海外市場戰略,去年在東南亞出口,今年在北美上市,也就是為了將醬香型白酒更多的傳播到世界各地。
問:對白酒未來的發展,行業中有哪幾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
白酒未來,從銷售層面,我認為現在主要有盲目樂觀、盲目唱衰、謹慎樂觀等幾種觀點。盲目樂觀主要是有些人認為白酒行業經過了2012年以來的調整,已經度過了最寒冷的時期,現在出現了產銷量上升的趨勢,今后可以恢復到調整前的黃金時期。盲目唱衰主要是認為白酒消費后繼無人,2015年6月16日,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VSC-TNS RESEARCH)發布行業報告,根據CTR中國城市居民調查(CNRS-TGI)顯示,酒類消費者中,白酒消費者占比39.4%,葡萄酒消費者占比47.8%,啤酒消費者占比83.1%,洋酒消費者占比19%。無論消費者群體還是戶均消費,白酒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降幅。所以判定今后白酒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少。我認為應該持謹慎樂觀的觀點,水井坊預計公司今年一季度經營業績同比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4700萬元至5700萬元。酒鬼酒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1500萬元至2000萬元,同比大增820%至1127%。所以從這些數據看來,中國白酒已經開始了弱的復蘇,但是非龍頭企業處境更加困難,部分二三線白酒企業正滑向破產與被并購的邊緣。中國白酒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積淀,只要能夠隨著消費者要求而調整,適應如今的新一代80、90后消費者的需求,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教育,那么是會持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