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由中國酒業協會、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秦皇島國際葡萄酒節”在“中國葡萄酒城”秦皇島拉開帷幕。本屆酒節時間為8月18日至9月24日。9月24日,隨著2017中國葡萄酒國際峰會暨中國葡萄酒發展論壇、中國•國際馬瑟蘭葡萄酒大賽頒獎典禮、秦皇島葡萄酒特色優勢產品推介會等主題系列活動在秦皇島北戴河喜來登酒店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第十八屆中國秦皇島國際葡萄酒節”圓滿落下帷幕。
談及秦皇島產區,中國酒業協會王延才理事長表示,秦皇島作為中國主要葡萄酒產區之一,已形成了集生產、研發、旅游、休閑為一體的葡萄酒產業體系。特別是近年來,秦皇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葡萄酒產業發展,堅持走高端化、精品化道路,不斷推進葡萄酒酒莊建設、葡萄酒小鎮等一批項目,為葡萄酒產業實現新跨越,打造世界知名的國際葡萄酒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
在“2017中國葡萄酒國際峰會暨中國葡萄酒發展論壇”上,結合本屆酒節“文化•品牌•發展”主題,圍繞如何提升中國葡萄酒產業競爭力,王延才理事長做主題發言。綜合產業進入調整期、目前仍在底部徘徊,國外葡萄酒品牌的競爭更趨激烈,國產酒生產成本高等情況。王延才理事長歸納提出五方面提升對策,內容具體如下:
一、實現釀酒葡萄品種的區域化和葡萄酒酒種的區域化
很多企業在釀酒葡萄品種選擇上沒有突破以前的框框、栽培模式(技術)也沒有更新、提高。因而,沒有形成不同釀酒葡萄的特性與相應地區的氣候和風土資源相匹配,從而形成區域的鮮明特色,造成釀酒葡萄缺乏個性與特點,或者釀酒葡萄品質提高受到很大影響;葡萄酒產品沒有個性,也就缺乏了核心競爭力,而釀酒葡萄的品質最終影響了葡萄酒產品品質的進一步提升。
實現葡萄品種的區域化和葡萄酒酒種的區域化過程就是:給特定產區選擇最適宜栽培的釀酒葡萄品種,制定出最適合的葡萄原料基地關鍵技術,將葡萄品種的潛在的優良品質完美的體現于葡萄酒中。
葡萄品種區域化和葡萄酒酒種區域化完成后:葡萄酒最終表現各個產區的地域特點,體現出各產區的優勢;將真正全面提高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整體水平,增加國際競爭力。
二、釀酒葡萄原料基地建設的標準化和機械化
高品質葡萄酒需要優質的原料,而優質的原料需要優良的品種在良好的栽培條件下才能形成。釀酒葡萄原料基地建設的標準化就是形成符合產區特點的土肥水管理技術、整形修剪規程、植保管理技術和埋土防寒標準等釀酒葡萄原料基地建設的關鍵技術。
目前,我國的釀酒葡萄種植的機械化程度非常低下,效率低、成本高、時效性差,影響了我國葡萄酒產業的競爭能力的提升。我們要在研發、引進吸收的基礎上,研制適合我國的深度施肥、修剪、噴藥等機械、設備,提高我國釀酒葡萄種植的機械化水平。
占據我國釀酒葡萄產區90%以上的區域,由于冬季的低溫干燥,葡萄需要埋土才能安全越冬。埋土時間一般長達3-4個月,個別地區長達半年時間。我們基本是采用人工埋土防寒作業,不僅大大增加了葡萄園生產成本,目前,勞動力的缺乏已經成為更大的問題,是阻礙我國葡萄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之一。
為了解決葡萄冬季埋土防寒工作量大、勞動效率低的問題,集全行業之力進行釀酒葡萄埋土、出土防寒設備的攻關、研發出與我國特有的埋土防寒區葡萄埋土、出土機械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