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假如說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培訓是蕪雜的,可能他們在接手第一手信息的時候或者第一批信息的時候,本身對他的消費形成誤導,可能他離真正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越來越遠了。
鐘杰:這一點的話,我覺得我們行業內的人要反省。我們的工作還是偏少。以圖書為例,我們在各大機場,包括圖書館,我們能看到中國白酒這種淺顯的易懂的,消費者可識別,可傳播,可應用的這些書籍太少了,更多還是集中在純專業的釀造、工藝、自曲、品評、勾調。
我們在行業協會的帶領下,目前正在著手寫《中國白酒的文化》。第一本書是針對白酒的,同時這本書當中,我們不想把它做成著作,但是我們想把它做成工具,同時也為我們消費者提供一些正確獲取知識的一個途徑和通道。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大家應該注意,我們整個消費升級當中,我們的人群在發生變化。你看80年出生的人已經38歲了,90年出生的人已經28歲了。這樣一個人群,我個人認為他們獲取知識的通道、渠道和方法非常地充分,也非常地直接。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行業只能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就是拼命把自己說清楚、講明白,還原一杯真實的中國白酒給消費者。這個非常重要,這個工作要堅持做。
鳳凰網:現在我們看到一個消費趨勢消費需求,輕奢類的產品需求是越來越大,那么輕奢類如果說我們對應的白酒大概是300塊錢到800塊錢之間的商務用酒,以及100塊錢到300塊錢大眾消費的酒。那么在這個市場我們預判未來會有一個相對大的發展,那么在這個領域競爭會不會越來越激烈?那么根據這樣的趨勢白酒產業該如何去順應趨勢?然后搶抓機遇?
鐘杰:我覺得我們相對固定的思考,就在商務應酬宴請這一類酒水這一塊,相對來說價格偏高一點。這款酒的消費場景是比較清晰的。但是這種比較清晰的消費場景也在發生一點點變化。
比較清晰的場景是什么呢?基本上是遵從我們被宴請的客戶的需求和愛好,然后以大品牌為主,以中高價位為主。那么現在的商務宴請出現一個什么情況呢?出現一桌當中不會同時只呈現一種產品,它會呈現多種產品,那么這種產品第一它符合商務的身份和場景,但是也符合個性化的需求,所以這個實際上也是值得我們觀察的一個現象。
另外你說到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個性化,就是不太正式的消費場景環境之下,消費者更關心的是這個酒和我有什么關系,它的品牌力,它的訴求,它的文化,它的香型以及香型當中還細分的品類。比如說我們濃香型現在競爭已經非常充分了,從品牌到我們香型甚至在我們香型當中還細分了我們風格的品類。所以,這個時候消費者的選擇就更加地多樣化了。
這個時候要求我們企業的創新,就要更加地深入,更加地源于市場、回到市場,持續改進、勇于創新,更多的創新來自于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這樣的話,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才能夠對路子。反之的話,就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