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夢想當翻譯家的會計,卻最終成為出色的紅酒商人。
美國留學、創業六年,加利福尼亞納帕溪谷的陽光感召了他。新鮮的紅酒汁如同自由的血液融入他的身體,讓他不再彷徨,確立了事業的方向。
他就是埃倫葡萄酒(國際)連鎖品牌創始人、董事長王利輝。2011年回國發展后,他的紅酒生意日漸紅火,不久前在北京市大興區再設新店,在北京最大的Shoppingmall——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的選址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日前,他接受專訪,講述了他不一樣的人生經歷。
埃倫葡萄酒連鎖品牌董事長王利輝在旗艦店接受采訪
一個夢想當翻譯家的會計
幾次采訪,王利輝都穿著休閑西裝,神態中始終帶著一名基督徒特有的沉靜感。
他信命。人生經歷和宗教信仰讓他堅信,冥冥中,自己和紅酒是有緣的。所謂緣分,如蝴蝶效應一般,是每次小小的顫動形成了最終的改變。
第一次的顫動要從英語說起。“上學時我英語成績
一直很好。一次,我從圖書館借了英譯本的《悲慘世界》,當時年少輕狂,我只看了前五十頁就把書扔一邊了,覺得譯者根本沒把一本名著應有的文學之美譯出來。那一刻起,我決心考英語系,將來當翻譯家。”
高三報考志愿時,他報了清一水兒的英語系。但他沒想到,志愿被老師和父母“合謀”后“篡改”了。“我家在遼寧的油田,我是油田子弟。油田隸屬于中石油,當地人都認為油田工作才是最好的。翻譯家?中國一共才幾個呀!”
“他們把我志愿書里所有的‘英語’都改成了‘會計’。在他們眼里,當會計多好,能在油田上班,一輩子不愁!”
當年高考,王利輝的英語成績幾乎滿分。但一看錄取通知,他傻眼了。“考上的是遼寧一所大學的會計系,當時真是死的心都有。幾個月后我安慰自己,雖然上的是會計系,但我還是要好好學英語,畢業以后做英語相關的工作。”
現實和夢的差距畢竟太遠。王利輝發現,雖然同校英語系的學生入學的英語基礎不如自己,但幾年后,自己已經遠不是人家的對手了。他還是不放棄,曾去珠海,以每月一萬元的高價報了個英語培訓班,只因業務員忽悠說“學仨月保你達到英語新聞聯播主持人的水平”。
“本想學好了就在南方找工作,但很快發現被騙。而且我很不適合那邊當時的生活。比如我在那邊吃過一次‘東北餃子’,餃子居然是韭菜夾火腿腸餡的!”
1997年王利輝大學畢業,回到老家的油田,很不情愿地當了油田會計。4年多后,他辭職來到北京,先后在佳能、雅虎和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任職,干的還是會計。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是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2004年,王利輝的月薪就已經達到3萬元。當時,北京北四環高檔樓盤的房價才每平方米六七千元。
“收入不錯,也不累,對有的人來說已經‘很幸福’了,但‘敬業不愛崗’的狀態讓我始終感覺整個生命都是無聊的。每次看到事務所合伙人從身邊經過我就暗問自己,如果加以時日我能成為他,我會開心、滿足嗎?”
答案是否定的。2005年,王利輝辭職,到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讀MBA。“心中仍然是茫然的。以前的夢想越來越遠,新的夢想還不知道在何方。那種彷徨感,只有自己才知道。”
納帕溪谷 葡萄樹比人有個性
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附近有個紅酒酒窖——City Winery,工作人員待人都很熱情。為了“練地道的美國口語”,王利輝以買酒為幌子,每天到酒窖和大家聊天。
“我發現,這里的每個人都很快樂。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打動了我。在酒窖里古典音樂的伴奏聲中,在酒窖餐廳里一邊試喝不同款的紅酒,一邊向大洋彼岸原本陌生的人們傾訴,那種美好的感覺至今難忘。酒窖的經理Alex曾經是一名醫生,聊天時發現我們很像,他一度困惑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最終把紅酒當成了生命的歸宿。”
“想了解紅酒,一定要去納帕溪谷(Napa Valley),見識一下納帕紅酒!”2007年MBA畢業后,王利輝在酒窖老板的建議下去了那里。
納帕溪谷位于美國南加州舊金山以北50英里地區,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風景秀美。榮獲1996年金球獎的電影《云中漫步》中那片帶有夢幻色彩的葡萄園,就取景于此。當時導演阿方索·阿雷奧親赴歐洲、澳洲、南美和北美各地考察,最終選定了它。
王利輝至今記得第一次與納帕溪谷見面的情景:“燦爛的陽光,清澈的溪水,剛一到我就被它的田園風光驚艷了。七八月份是它收獲的季節,莊園主人的笑容被陽光照亮。采摘前,漫山遍野的葡萄樹,渾身都是閃亮的珠寶!”
納帕溪谷獨有的紅酒精神——自由、鮮明、富有朝氣,也很對王利輝的性情。“在納帕,最有個性的不是人,而是葡萄樹。它只認納帕的風土,把葡萄藤移植到其他地方那怕是和納帕只相隔幾分鐘的路程,它都會拒絕生長。”
阿爾法·歐米茄是納帕溪谷其中的一家酒莊。它的老板Henrik Poulsen對王利輝影響最大。他是丹麥人,但丹麥不產葡萄。出于對紅酒的熱愛,他離開家鄉在法國生活、工作十年,之后又在美國納帕溪谷生活、工作了十年。
王利輝給他寫了一封電子郵件。那封郵件感動了他。“王,你和我一樣,熱愛土壤、陽光和葡萄酒。你對葡萄酒有熱情,適合與它為伴!”于是,王利輝成了他的員工,跟隨他學習釀酒。
“當你熱愛某個東西的時候,你可以得到一種單純。國外做酒的人都是性情中人,和中國土豪對待紅酒的價值觀完全不同,在他們眼里,只有熱愛和分享。當時,我的丹麥老板不但讓我吃住在他家,而且每天也是他開車載著我一起去上班。一年時間,我在他那里學會了葡萄種植、維護采摘、釀酒和灌裝。”
那段時間他至今難忘。“每個酒莊都不奢華,但整個納帕都彌漫著酒的香味。人總有一種被陽光打在心上、和時光走在一起的感覺。這讓你感到,你不是在酒莊賣酒,而是在和葡萄樹一起享受生命。”
王利輝在“倒桶”(為了保證相同的口感,把所有橡木桶里的葡萄酒倒進同一個鋼罐,一段時間后再倒回橡木桶)
燃起生命熱情 把紅酒當終身事業
納帕溪谷的那段美好時光,讓王利輝重新燃起生命的熱情,把紅酒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
2008年他離開納帕溪谷回到芝加哥,在美國最大的紅酒銷售公司Binny’s做業務員。“那里有上千種紅酒,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高品質紅酒都有;其間我去過美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的幾百家酒莊,這些都讓我開闊了眼界。”
2009年,王利輝離職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紅酒銷售公司。2011年,他回到國內,創立愛唯華美葡萄酒公司和埃倫葡萄酒窖連鎖品牌,銷售進口紅酒,推廣紅酒文化。
回國前,王利輝對國內的紅酒市場進行過全方位的調研。“目前,中國人對紅酒的理解比歐美人最少還差20年。高端政務商務人群是主要對象,大眾消費還遠未普及。而且,進口酒中假酒泛濫,價格暴利;流通市場產業鏈不完善,終端市場缺乏專業性;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因此,很多消費者對進口紅酒產生價格虛高、性價比低的錯覺。我的‘埃倫葡萄酒’,銷售的不是某個特定的紅酒品牌,而是包含了國內外各大產區的優質葡萄酒。我回國創業的初衷,就是想把高性價比的紅酒,推廣到中國的普羅大眾當中,讓每個人都能品嘗到它。”
在中國傳播紅酒文化,王利輝有著對待宗教一樣的虔誠。“我們始終認為,紅酒是大自然的饋贈,是生命夢想與理性的完美結合,我們愿與世間所有愛酒人一起挖掘她、珍愛她、品味她,使品味紅酒遠遠超越味覺上的享受,而升華為一種更為純粹的精神追求。埃倫葡萄酒窖分為微型酒窖、社區酒窖、旗艦酒窖三種模式,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葡萄酒事業中來。我們的“百城千店”計劃,也讓埃倫葡萄酒窖走進更多的國人生活。”
他的目標是公司上市。對自己的商業模式,王利輝很自信。自信來源于他獨特的團隊優勢。“我們擁有龐大的全球采購系統,所有產品均從原產酒莊直接采購,每款產品都是我們選酒師精心挑選的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優質葡萄酒,100%原裝原瓶進口,從質量、價格、到產品穩定性都有保障。同時,我們與法國第一大紅酒銷售集團Prodiff&Terre de vignerons和Vins Vignerons是多年的戰略合作關系,葡萄酒從酒莊釀造到在華銷售,中間環節很少,因此能保障每款酒的高性價比。”
如今,已40歲的王利輝仍然是個理想主義者,但已經不像年輕時那樣偏激。他再次提起會計這個職業:“我現在的自我要求是,像詩人一樣對待紅酒,像會計師一樣對待工作。多年來的財務工作經歷也是筆財富,那種嚴謹、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現在想來,都是當時不知不覺中形成的。”
如今,埃倫品牌在主推一款名為LIBERTE的紅酒。LIBERTE是法語,意為“自由”。它產自埃倫品牌投資的法國酒莊維艮儂城堡,從創意、釀制乃至酒瓶的外形和包裝,王利輝都親力親為,和設計團隊及釀酒團隊一起打造。
“看到它,就不禁想到自己。”王利輝說。(文/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