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形成鮮明的產區特色和突出的產品特色,我們才有希望成為葡萄酒大國,強化產區風土也是振興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必然之路。”“我們必須創建本土葡萄酒的文化,開展中國葡萄酒的宣傳,要把中國本土文化地域文化、企業文化跟葡萄酒融在一起,讓消費者知道、了解什么是葡萄酒,知曉中國葡萄酒的風格和特點以及產區情況。”
在近期舉辦的中國葡萄酒海岸產區風土研討會暨長城海岸戰略大單品發布會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的一席話,讓行業的聚焦點再次落在了產區和風土上。
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正加速重回增長軌道,但不可否認,國產葡萄酒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打造中國葡萄酒特色,如何建立產品品牌和信譽,中國葡萄酒如何真正稱得上是朝陽產業成為了行業的重大議題。在王琦看來,振興中國葡萄酒產業,唯有大力發展產區風土特色。
強化產區風土特色是振興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必然之路
改革開放四十年,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活力被充分釋放,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6年中國葡萄酒的面積增長了17000公頃,目前達到了847000公頃,成為全球葡萄園面積第二大國家,僅次于西班牙。
王琦談到,國產精品酒莊的數量在過去二十年增長了407%,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消費市場由野蠻生長基本轉向品質化、價值化和風土化,消費規模持續的增長、消費的熱點區域不斷涌現。
放眼世界,代表性產區的發展支撐著舊世界、新世界國家葡萄酒產業的崛起,正如波爾多之于法國,納帕之于美國,托斯卡納之于意大利。中國要帶動東方葡萄酒崛起,勢必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各產區為基石。王琦表示,“樹立產區特色是弘揚民族品牌的必然選擇,只有形成鮮明的產區特色和突出的產品特色,我們才有希望成為葡萄酒的大國。”
“中國國土幅員遼闊,南北緯度跨越大,在北緯25-45度,廣闊的地域種植著各有特色的品種,豐厚的季候條件、季型的多樣性、土壤類型的多樣性,為中國葡萄酒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空間。”王琦談到,葡萄種植不僅面積大,種植的品類也越來越豐富,我們看到一些小葡萄酒品種釀造的產品,已經表現出產區的適應性,甚至是充分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對此,我們應該發展和壯大符合自身的葡萄酒特色的品種,對特色產區給予肯定。
記者注意到,四十年來,長城葡萄酒不斷挖掘產區特色,潛心耕耘、精研技藝、匠心灌注。中國長城根據蓬萊產區獨特的土壤、光照和熱量,通過多年的種釀,找到了整個海岸最具特色的品種馬瑟蘭、小味兒多、霞多麗,推出了口感溫和緊致、酒體圓潤協調、單寧細膩柔順、果香清新雅致的“溫潤柔雅”型戰略大單品長城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