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去年底,已經連續3年年產量同比下降的中國啤酒業,會不會步可樂、方便面銷量連續多年大幅下滑的后塵?
“行業低增長甚至負增長,讓啤酒企業壓力很大。”3月18日,在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以“暢飲未來 品味價值”為主題的中國國際酒業論壇上,華潤啤酒(0291.HK)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侯孝海坦承。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去年,中國啤酒業產量4506.4萬千升,同比下降4.4%,連續第3年下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中高端餐飲消費不振和異常的氣候都對啤酒銷售產生了不利影響。
和中國啤酒業連續三年的產量均出現個位數下跌相比,以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和方便面則更加“失勢”。 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我國方便面市場連續多年下滑。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包,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
對于方便面為何不再是國人“寵兒”,有媒體分析報道稱,一是同質化、少層次、拼價格、缺創新,二是方便面“油炸”“人工添加劑”等形象讓不少消費者開始選擇替代品。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方便面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趟兒。
以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同樣面臨著營收下滑的巨大壓力。財報顯示,2016年,可口可樂連續第四年業績下滑營收為418.63億美元,同比下降5.49%;凈利潤為65.27億美元,同比下降11.21%。去年11月,可口可樂選擇了“瘦身”重組,將在中國的裝瓶業務分別交由中糧和太古兩家特許經營合作伙伴運營。
同為快消類食品,近年來啤酒也開始出現銷量下滑。擁有中國啤酒業多年的銷量冠軍——華潤啤酒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侯孝海則有著清醒的認識:“啤酒行業正發生著四大變化,作為從業者必須去學會如何面對。”
他說,以前,中國啤酒業重視規模,重視渠道,所以,一旦行業出現低增長甚至負增長,就壓力很大。這是第一大變化。
除了行業增長壓力,啤酒業的品牌價值化凸顯。侯孝海認為,這對中國啤酒巨頭來說,都有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的壓力,不僅是雪花,還有燕京啤酒(000729)和青島啤酒(600600)。在國際市場,中國啤酒品牌和世界品牌如百威英博相比,不論市場份額還是影響力,還有不小的差距。
第三是產品高檔化速度越來越快。侯孝海首次道出啤酒業的集體困惑:“作為廠家,我們都在推出高檔產品和個性化啤酒。但消費者升級的步伐更快,往往我們認為的高檔啤酒應該是這個樣a子,但在消費者眼里這還只是中檔。”
第四是生產集中化,這既是優勢又是劣勢。他表示,中國啤酒企業基本上都是通過并購擴大勢力范圍,通過大吃小成長為巨人,這和啤酒的銷售半徑有關。但在消費者需要更多有特色、口味更豐富的產品面前,以前許多靠并購得來的工廠現在變成了劣勢。
侯孝海坦承,借力互聯網,啤酒業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營銷變革。但啤酒的單價低,導致通過互聯網配送物流成本占比太高,所以雪花啤酒正在嘗試將高端產品在阿里、京東旗艦店等進行售賣,針對個性化和追求高品質的消費人群。
“不要僅把啤酒看作商品,更要看作是藝術品。”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如此應對中國啤酒業的下滑,他說,啤酒盡管是一個講究規模化的產業,但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和高性價比的需求就是供給側改革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