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于3月5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的2862位人大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國是。就在昨晚,全國人大代表、張裕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周洪江接受了媒體采訪,并就民眾以及行業關注的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周洪江談“人大”提案
在今年的兩會上,周洪江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議案——《完善〈酒類廣告管理辦法〉》。在周洪江眼里,這個《辦法》已經實施20多年了,實際上2015年國家又頒布了《廣告法》,《廣告法》吸收了《酒類管理辦法》中一些好東西,但在實際實施中,《廣告法》中沒有的,《酒類管理辦法》里面又有,對酒類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些影響。
周洪江舉了兩個例子:“第一,《酒類管理辦法》中不允許企業把酒類產品當成促銷品,比如說不能買一贈一、不能買二贈一,我們提的建議就是要允許酒類企業,把自己生產的產品可以進行這樣的促銷;第二是不允許酒類企業把獲得的獎勵寫在自己產品的說明上,這一點不符合國際慣例,從消費者購買的角度開看,這樣做也不利于消費者對產品做出判斷。”
周洪江談進口酒沖擊下的國產酒發展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紅葡萄酒進口總量是6.38億升,如果換成750毫升一瓶的話,是8.55億瓶,也就是說差不多三個中國人喝了兩瓶進口葡萄酒,增幅是15%,總價值23億多美元。另一組相反的數字是——2016年,國產葡萄酒11.4億升,降幅1%。
面對這一升一降,周洪江直言要敢于接受挑戰。他說,近幾年進口酒的增長速度高于國產酒,一方面是葡萄酒產品已經非常多樣化,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都有不同的特點,另一方面中國現在成為了全球葡萄酒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如今中國的葡萄酒企業,確實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是從2015年開始,進口酒的這種增長幅度,從原來高速增長降到了現在的15%,速度已經降了很多,但是在降速的過程中,國產酒不僅沒增長反而下降,確實對本土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不過周洪江也很樂觀的表示,長期來看,國產酒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以后,也會增長,因為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從人均飲用葡萄酒的水平來說,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國產酒的品質、品牌、技術做得好的話,我想我們會趕上去的。
對于進口葡萄酒給張裕帶來的沖擊,周洪江說,實際上這幾年我們也看到市場的變化,現在張裕中低端產品很多。盡管中高端受了一些影響,但中端比較平穩,中低端甚至還有所增長,增長的速度也是在逐漸加快的,所以說,張裕目前具備和進口酒競爭的實力。
在周洪江的心里,應對國外同行的挑戰就是要順勢而為。他說,進口葡萄酒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本土品牌又要生存發展,對我們來講就要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從各個企業自己的實力和特點來進行定位。大企業要研究大企業的做法,小酒莊要研究小酒莊的特點,來給消費者提供不同的產品。對張裕來講,除了葡萄酒的高、中、低層次以外,還有一個葡萄酒的蒸餾酒——白蘭地,它是一百多年前獲得巴拿馬金獎的。張裕的白蘭地現在也有高端,另外還有金獎白蘭地,對張裕來講就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調整對市場的供給。
周洪江談電子商務的利與弊
周洪江說,最近幾天身邊好多實體企業的老板都在埋怨網絡渠道,他們認為電商把自己公司的價格體系給沖垮了。但面對沖擊,周洪江卻選擇主動擁抱。他說,張裕實際上早已開始做電商,只是因為主力銷量還要依靠線下經銷的渠道,所以是不打線上價格戰的,我們要求我們的經銷商,沒有得到正式的授權就不能上網。
數據顯示,在網絡銷售的酒類排名中,張裕擠進了前十名,同時也是唯一的葡萄酒企業。對此,周洪江表示,這就是我們的堅持,我們在線上渠道取得的成績說明,線上與線下渠道是可以共存的,我們也知道有些企業不是這樣做的,雖然可能排名很靠前,但是它犧牲了很多線下經銷商的利益,對市場長期來看是一種干擾。
周洪江談百年張裕的國際化
歷經百年的張裕品牌,如今正站在國際化的風口浪尖。周洪江介紹,張裕的國際化一方面,是把產品賣到國際市場上去,如今,張裕已經實現了對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張裕在歐洲,尤其是在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地區的銷售增長很快;另一方面,張裕在盛產葡萄酒的一些國家進行了并購,如在西班牙、法國等都并購了一些酒莊,現在正在推進南半球的并購。如果順利完成收購以后,國際化的經銷渠道、品牌都將繼續保留,而張裕的合適產品也將通過并購公司已有的全球渠道進行銷售。
周洪江還透露,張裕的產品要給給消費者很高的性價比。目前國內的進口葡萄酒市場存在很多亂象,要么以低充高,要么以次充好。周洪江深有感觸的說,很多進口酒沒有老老實實做品牌,老老實實做市場,買賣好的話可能多進兩個貨柜,賺一筆是一筆,以后買賣不好可能就關門了。此外,張裕在國外收購的產品在國內做,就像做張裕品牌一樣,一定要持續不斷地做下去,也要做百年的企業。
周洪江談百年張裕的年輕態
對于未來,周洪江心中堅守著六個字——國際化、年輕化。他強調,國際化就是整個布局,在國際上整個企業的布局、產品的布局、人才的布局,這個要國際化來應對。同時,雖然是百年的品牌,張裕也要堅持年輕化,因為我們是做消費品的,要適應一代一代消費者的崛起,例如,70后需要“陳釀型”的,80后需要“果香型”的,90后需要“故事型”的,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要應對和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