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的時代辯證法
企業觀察報: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自媒體、大數據這些概念被熱炒的當下,傳統的生活方式,企業的商業模式,甚至產業的發展方向都在進行著不斷地調整與變化。青島啤酒是如何在創新與穩妥,變與不變之間做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青島啤酒如何讓自己站在時代的潮頭?
黃克興:111年來,青島啤酒的發展邏輯恪守“變”與“不變”的辯證法:不變的是“好人釀好酒”的質量文化,是“111年只為釀造好啤酒”的專業定力,是百年如一的經典好品質;變的則是,與時代特征的互動,是基于消費者的變化而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
在愈加年輕態、個性化的今天,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把脈市場的最好途徑。近年來,青島啤酒連續推出的新產品,無不緊扣消費者和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在保證經典產品的基礎上,始終站在個性化、時尚化的市場前沿,引領著啤酒消費的潮流。
如果說產品的創新、技術的提升是企業發展的根基,那么品牌的多樣化、“年輕化”,就為企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近年來,以體育、音樂營銷和時尚創新為代表的品牌運營模式,成為了驅動青島啤酒穩定、健康、可持續成長的強勁動力之一,讓青啤這位年過百歲的“老者”幻化為激情活力的代言人。
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網購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啤酒的消費群體更多的仍為激情時代的青年群體,適應他們的生活及消費習慣將成為啤酒品牌獲得新的競爭力的必要因素。基于此,青島啤酒開始在營銷模式創新上做出重大調整,建立了“網絡銷售商+官方旗艦店+分銷專營店+官方商城”的青島啤酒電商渠道體系,奠定了啤酒企業在電商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通過“傳統紅軍(現有的營銷部門)+小微藍軍(營銷創新事業部)”聯合制勝,內部自我顛覆式創新,也顯示出青島啤酒在內部實施組織和文化創新上的力度。
企業觀察報:據了解,在2014年的“雙11”購物狂歡活動中,青島啤酒的官方微信商城通過購物、個人、娛樂這樣一個閉環,使得青島啤酒的銷量大幅上升,青島啤酒達成約50萬罐日交易量,較去年增長218%,連續兩年蟬聯全網啤酒類目銷量第一。青島啤酒如何借助互聯網思維搶占先機?
黃克興:擔負著激活內部創新活力的渠道創新,恰如一條鯰魚,成為去年青島啤酒諸多創新舉措的幕后推手。首家開設天貓旗艦店、首家開設微信商城、24小時速遞的原漿啤酒……青島啤酒在不斷地給消費創造驚喜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推動品牌的“年輕化”。
比如,原漿啤酒是把啤酒發酵中生成的寶貴營養物質和風味完全保留了下來,口味更新鮮,口感更醇厚,香氣更濃郁。由于它只有5天的保質期,還必須低溫保存,很難在幾天里把它冷藏運到千里之外的消費者手中,即使能做到,成本也太過昂貴。在互聯網時代,青島啤酒和京東聯手,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今天消費者在家里動動鼠標、網上下單,24小時內就能喝到剛剛下線的原漿啤酒。在京東商城的頁面上,當時這款上架只有三個多月且售價并不低的產品收獲了2.2萬多個評價,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出很多大眾產品。
總結經驗,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發展思路要靈活,發展嗅覺要靈敏,更要學會借助外力合作發展,從而實現多家企業的共贏,也為自身開拓出更多發展出路。同時,擁抱互聯網,也不是簡單地把線下的啤酒搬到網上賣,而是要做出符合互聯網規律的定制產品。青島啤酒利用微信開啟的“全民釀啤酒”就是如此。
我們認識到當下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決策心理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從最早的功能式消費,到后來的品牌式消費,再到如今體驗式消費、“參與式”消費,不同的消費模式背后有不同的心理。“青島啤酒官方商城”利用微信開啟了“游戲+社交+電商”的移動互聯網售賣模式,打造出一個娛樂中心、互動中心、購物中心融合的銷售網,為用戶的“買酒”體驗增添了趣味性。游戲里成功釀造的啤酒就是實體酒,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微信“青島啤酒官方商城”進行兌換,或是分享給朋友。
通過此項創新活動,青島啤酒深感在動態競爭的時代,企業的創新不僅要跑贏所處的行業,而且要跑贏時代,跑到消費者對“驚喜”的期待到來之前。
國際化視野下的變革之路
企業觀察報:1月7日,青島啤酒將15位青年釀酒師派往啤酒故鄉德國參加專業培訓。這是青島啤酒基于國際化發展戰略的考量還是后續人才儲備的考量?青島啤酒在當下行業低迷期的逆勢發展是否也和國際化戰略及人才儲備方面的努力有關?
黃克興:選拔技術骨干出國學習釀造專業定制化課程,是為支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儲備國際化釀造人才,更是為了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的特色產品。對高潛能、高績效的優秀釀造人才選拔與培訓,是青島啤酒打造國際一流釀酒師團隊的重要舉措。
111年前,德國人在青島種下了啤酒的種子。如今,青島啤酒實現了歐洲啤酒經典風味在中國的扎根與崛起,并以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和獨立態度以中國品牌的姿態屹立在全球啤酒市場,獲得了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這背后的支撐,便是青島啤酒所擁有的一支國際一流、人才輩出的專業釀酒師團隊。
多年來,為了打造國際一流的釀酒師團隊,青島啤酒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從選拔培養基層技術骨干的“技能大賽”,到培養技術專家的專業學校,還有公費選派青年技術骨干遠赴德國、深造培訓的機會,青島啤酒為技術人才鋪就了一條釀酒大師的成長之路,同時也成就了青島啤酒自身的穩步發展之路。
企業觀察報:青島啤酒當前的海外市場拓展情況如何?企業的國際化戰略目前實施到了什么程度?這是否會對青島啤酒的品牌“年輕化”戰略有很大幫助?
黃克興:一份海外市場的成績單顯示出青島啤酒在海外的增長勢頭: 2014年,青島啤酒在西歐、北美市場銷量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推動了當地主流市場渠道的擴張;亞太市場銷量實現單位數高速增長,其中韓國市場增長近50%。2014年12月,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等媒體的報道,青島啤酒在韓國力壓美國啤酒,首次在進口啤酒中位列第一.
青島啤酒出口海外60余年,始終堅持高品質、高價格、高可見度。這些令人鼓舞的市場表現,無一不是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可信度做支撐。
對于國際化,青島啤酒有著自己的獨特認知。我們去國際市場最根本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賣酒增加收入,更不是為了到中餐館去賣酒,而是要打造青島啤酒這個品牌,一個被國際市場認可的品牌。而一個品牌的國際化,本質是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用全球最強大的資金、最便宜的勞動力、最優質的市場,在全球這個大市場進行無邊界的發展。
基于這樣的認知,青島啤酒并沒有盲目地去海外擴張,也沒有訂立不切實際的國際化目標,更沒有以海外銷售量、國際分支機構的多寡、投資額度的多寡來評判我們的國際化程度,而是看自身在全球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是否提高。
要想實現這種最優配置的路徑,并不是要僅僅實現市場和品牌的國際化,更要實現組織文化的最大開放——內具創新能力、外具融合能力。雖然,目前青島啤酒在原料采購、研發、供應商、經銷商等價值鏈管理上,推行具有國際標準的管理舉措,也在國際化品牌和市場方面頗有建樹,但是,青島啤酒仍然試圖尋求目前市場和價值鏈更加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方式。
為此,青島啤酒持續深化組織變革和管理、技術、運營等各方面的創新,搭建起了適配公司戰略的組織架構、管理體制、流程制度乃至企業文化,使得資源的流動、共享和優化成為一種常態,決策和執行效率得以提高。
正是因為近年來始終致力于機制創新和搭建共贏、共榮的價值鏈管理模式,使得青島啤酒保持了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并成功突破了企業自然生命周期的限制,實現在傳承中不斷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