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啤董事長孫明波在“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談及啤酒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競爭策略,今天略作編輯,推薦給大家。
談轉型:重新回歸“以消費者為中心”
孫明波認為,全球啤酒行業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的三次轉型。每一個階段,因其需求和服務對象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而每次轉型,也是因為新的動能和需求的出現,促使啤酒行業不斷前行。
第一階段是兩三百年前的“藝術化”階段,以德國啤酒為代表,當時是以教會啤酒廠、小型家庭作坊為主,核心人物是釀酒師。他們就像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畫一般來釀造啤酒,這個時候的中心是釀酒師的喜好而不是消費者的需求。
第二階段是“工業化”階段,以美國為代表,以規模化、標準化顛覆以個性發揮的藝術品釀造方式,這一時期主要的出發點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釀造出符合標準化的啤酒,啤酒口味也比較雷同。當然,工業化階段也極大地推動了全球啤酒產業的發展。
第三階段是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目前的“證券化”階段,啤酒行業從大規模生產,向證券化發展。啤酒不僅是啤酒,也是市場融資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啤酒行業全球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這個階段啤酒的出發點和重心更加偏重投資者。
第四階段啤酒行業的形勢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科學+藝術”階段,消費者對啤酒的品質越來越看重,事實上,從五六年前,美國開始出現新興的精釀啤酒: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差異化、特色化生產,把啤酒做成精品,和標準化的啤酒廠產生激烈的競爭,過去標準化的啤酒、融資證券化的啤酒受到了挑戰。
這次轉型可以定義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轉型,啤酒要回歸到做產品的真正目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只要重歸“以消費者為中心”,以科學+藝術的手段,來創造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啤酒行業就能看到新的陽光。
談好啤酒: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所謂“眾口難調”,隨著消費需求逐漸多元化,消費者的口味也越來越挑,而青島啤酒對好啤酒的定義則包含了差異化和特色化。
事實上,好啤酒的定義就是基礎質量加上特色質量;A質量包括幾個維度,第一是純凈;第二是新鮮;第三是成熟;第四是飽滿。基礎質量全世界都可以做到,因此也缺乏核心競爭力。啤酒盡管是一個講究規模化的產業,但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轉型命題。全世界著名的啤酒品牌能夠生存下來靠的就是獨特性。青島啤酒在過去112年的全球市場發展中,一直受益于口味的差異化和品牌的差異化。
企業要保持規模效益的同時,搭建多品類平臺,不斷開發滿足細分需求的產品,做到快速迭代,并建立與之匹配的多元化營銷模式,要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而差異化就是獨特性,是每一個產品都各有特色、不雷同。例如我們通過研究青島啤酒的風味圖譜,讓這種獨特性得以保留和延續;而我們開發全球口味的風味圖譜,全世界有多少啤酒口味,我們就要收集多少啤酒口味,研究哪一種口味更適合當下,符合未來的需求趨勢,這樣的創新發展才能保證百年企業領先啤酒行業,并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未來的經濟越開放、越發展,越沒有不透明的東西,信息不對稱也逐漸消除,最終能不能在平臺上站穩腳跟還是要把產品做好,要扎扎實實做產品的競爭力,禁得住消費者的考驗和選擇。
談創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行為
面對消費升級和市場轉型,企業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對于創新,孫明波認為,創新更重要的是市場行為,這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這個市場需求所帶來的新動能。
就青啤而言,孫明波認為重點的創新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創新,就是真正做出好啤酒,做出讓消費者意想不到、感到驚喜的產品。另一個是平臺創新,就是借助移動互聯,讓消費者真正體會到便捷。我們通過大數據研究80后、90后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創造適合他們的購買方式和消費方式。
孫明波認為,民族企業想要在經濟轉型環境下不斷的發展壯大,走出國門,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就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創新驅動,為消費者創造最大的滿意度,才能爭取到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