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近3年的行業深度調整期后,國內白酒行業在2016年出現回暖跡象,然而中低端酒企處境依然艱難,盈利能力不容樂觀,與此同時,在市場中涌現的愈加豐富的產品品類也帶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為酒企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2016年的白酒行業呈現出哪些變化?帶來哪些市場機會?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酒仙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
行業回暖還為時過早
記者:2016年,國內多家一線酒企銷售轉好,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出現增長。并且,隨著一線名酒集體控量,白酒市場紛紛提價。部分業內人士分析白酒行業實現回暖。你怎么看?
郝鴻峰:白酒市場漲價,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進入2016年,原材料價格在上漲,市場費用和物流成本也在增加,酒企利潤越來越稀薄和透明。不少酒企到了“不得不漲”的地步。不過,判定市場是否回暖,需要系統分析酒類銷售在整個食品快消零售體系中的占比,不能用單一的指標來衡量。
不過,中小型酒企處境艱難也是不爭的事實。高端白酒市場被一線大型白酒企業占領,中小型企業尚無能力與其競爭。2016年我國白酒產業的主要特征就是兩極分化,白酒行業依然挑戰重重,保持低速增長或將成為常態。
布局酒類電商生態圈
記者:不過,部分酒企自建電商平臺以及綜合類電商平臺仍然對酒類電商市場份額造成影響。在你看來,2016年我國酒類電商是如何實現自身強勢發展的?
郝鴻峰:酒類電商在互聯網經濟形勢下順勢而生,并在2016年實現高速發展。在過去的一年,布局生態發展是酒類電商實現突飛猛進的關鍵詞之一。2016年12月1日,酒仙網B2B、B2C開放平臺上線。這也意味著酒仙網將會與更多酒類品牌聯動,為平臺商家及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和酒品,打造更加完善的酒類電商生態圈。
一方面,緊抓上游資源。酒類電商單純依靠B2B、B2C、O2O等商業模式無法解決產品問題,只有掌握上下游、打通產業鏈,才能進一步實現企業發展。2016年9月,酒仙聯合供應鏈公司成立,在供應鏈頂端部分借助酒仙網固有上游資源,與上游酒企協調資源,包括打造定制產品和標品采購,并將產品共享給股東企業。同時,進行紅酒海外直采把握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紅利窗口期。
記者:價格一直都是酒類電商的優勢之一。那么,酒類電商與酒企之間的價格博弈還緊張嗎?
郝鴻峰:我國酒類電商當下已經走出了打價格戰的階段。價格過低,對于酒企以及酒類電商都是一種傷害。在2016年,酒仙網著重推出“一省一品”戰略,這也是酒仙網互聯網定制產品非常多的原因之一。該模式既能夠避免與酒企傳統產品之間的沖突,又能推出更加適合在互聯網銷售的產品,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另外,酒類電商在品牌運營上經驗更加豐富,具體操作中效果更加明顯。
產品多元帶來新機遇
記者:過去的2016年,女性酒、利口酒、果露酒等產品受到追捧。而被賦予不同理念的茅臺悠蜜酒、瀘州老窖綠豆大曲等也紛紛涌入市場。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郝鴻峰:創新酒類產品對于行業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在當下,小眾酒飲料化、快消化、年輕化、低度化等趨勢愈加明顯。而年輕消費群體的成長和技術手段變革都是促進酒業市場產品多元化的推手。
可以預見的是,酒業市場產品多元化是未來的趨勢。酒企如果能夠尋找到自己的目標用戶和群體,分享用戶行為習慣,生產適應年輕消費者人群的品類,將會從中受益。進入2017年,白酒行業會在產品優化方面做得更好,整體提升酒體、設計以及品牌的品質,使整個酒類行業的產品結構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