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外節日在中國越來越流行,一進入12月份似乎就能感受到周圍濃濃的圣誕氛圍。每年圣誕節,作為向往童話的女孩,小編最喜歡的就是搜羅世界各地圣誕櫥窗的圖片。比如,一向喜歡拿創意說事兒的英國百貨Selfridges,今年的櫥窗主題是《格林童話》,從《金鵝》到《長發公主》,從《丑小鴨》到《睡美人》,真的是大大滿足了小編這顆追逐浪漫的心。
今年房地產商參戰圣誕引起不小圍觀,12月17日,全球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商萬科集團在許多地區刮起一股“橙”色風暴,一時間“萬科全城派發褚橙”全民熱議。啟迪方洲派出150位圣誕老人在南京派發5000份現金紅包,土豪程度可見一斑!相比將圣誕節作為一種促銷手段而言,一些有著嚴重假日依賴癥的零售商則將假日季的銷售當做年底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據說Shutterfly年收入的一半多一點都來自每年的最后三個月,這通常也是該公司唯一能夠盈利的時期。對于圣誕節,不說國外的商家們如何賣力表演,國內各大商店、賣場通常也是不余遺力要在年末奮力一擊。營銷大戰一觸即發,哪些營銷方法能夠改幫助商家們在營銷戰中脫穎而出?
1、針對不同的市場類型選取不同的促銷工具。Chanel推出了2014限量圣誕彩妝系列吸引了不少香奈兒的忠實用戶和新晉群體。不同的消費方向,產品的特點和銷售環境也有異同,選擇正確的促銷方式才能更好地得到顧客的青睞。
2、企業需要衡量競爭中所具有的實力、條件、優劣勢及競爭品牌的條件、環境來制定可提供的獎勵幅度、數量、品種、折扣率和兌獎率、附加利益費用等。上海百聯中環以歡樂為主題,打造“5彩歡樂、8載同慶”主題活動,消費者在圣誕夜可憑借單柜單張消費滿888元領取圣誕襪,圣誕襪內含有驚喜等。這種方式在許多大型商場都有采用。
3、銷售促進媒介的選擇。比如,“贈券”這類則須對媒介進行組合,多少直接發放顧客,多少放在包裝里,多少通過報紙、雜志附帶等,都應量化、細化、合理化。例如京東商城今年在手機客戶端推出圣誕優惠券大放送的活動,抽獎內容包括20元-50元的無限制現金券,滿100減20、滿199減20、滿200減30、滿300減30、滿399減30等的滿減券。
4、銷售促進時機被稱為節日營銷的生命鐘。過長過短,都會制約節日營銷的順利開展。按照國外慣用的做法,節日營銷促銷日期以半月為宜,節前4天為推動期,節中7天為重點期,節后3天為修補期,每期持續時間以平均購買周期的長度為宜。香港**的圣誕裝飾每年都是十二月拍攝熱點之一,此次更是化身成圣誕火車站,設置30米長金光閃閃的圣誕蒸氣火車,又放置了3米高雪人、熊仔以及圣誕球車廂,活動時期從2014年11月6日延續到2015年1月4日。
5、節日促銷需要促銷的對象多種多樣,既可對消費者、社會團體的銷售促進,對中間商、零售商的銷售促進,亦可對推銷人員乃至同行制造商、供應商進行銷售促進。一般而言,只有把產品流轉到消費者手中,企業營運才算最終完成,因此節日銷售促進的對象應以拉動消費者為主,輔之對零售商的銷售激勵。但如果是大型節日營銷活動,考慮規模效應,就須多節促動,多方齊用。例如**圣誕節推出10大品類的聯合促銷活動,包括玩具、母嬰、美妝、個護、珠寶、手表、相機、酒水、家居、家裝、辦公用品、寵物用品等引起多方圍觀。
節假日營銷的關鍵在于對節日市場的氛圍和消費者的購買趨勢的把握和定位,不能單純地依靠慣例或者經驗。有針對性地對商品進行量體裁衣,讓消費者感受商家的誠意和節日的喜慶,或許就能在節日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