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己經意識到今天的市場競爭實質上就是品牌的競爭,只有依靠品牌才能創建持續的競爭優勢。然而,與國外企業的品牌相比,我國大多數品牌的生命力都不強,甚至曇花一現。中國品牌為什么走不遠?除了中國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國情外,品牌管理理論的貧瘠和實際操作經驗的缺乏是導致我們建立品牌不利的重要原因。要使品牌得以長久發展,企業只有遵循品牌從創立、培育、到發展的內在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來管理經營品牌。
任何一家企業,都希望基業長青,都希望品牌長盛不衰。但是,要想真正地實現品牌長盛不衰,卻并非易事,無數的企業在歷史的長河中消逝,無數的品牌僅僅是曇花一現。
我國著名品牌專家沈菏生先生認為,這種現象背后的一個原因在于很多企業并沒有形成科學的品牌戰略,對品牌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理清品牌與產品之間的關系,把打造品牌理解為打造產品,打造強力產品誠然是打造強勢品牌的基礎,沒有產品根本就談不上品牌,但產品畢竟不等于品牌,產品是有形的、具體的、有著固定屬性功能的,而品牌卻是無形的、抽象的,它是消費者對于產品屬性的感知、感情的總和,包括品牌的內涵精神及與品牌相關的公司、人員、宣傳的聯想。
品牌是產品乃至于企業等在消費者心智空間中的“烙印”,經營品牌的實質就是幫助消費者建立起品牌的“價值體系”,這個過程的關鍵是要讓消費者的“價值體系”不再單單是依托于某一具體有形的產品,而消費者的這種“價值體系”還能投射到與品牌相關的其余產品之上,讓消費者形成“果樹效應”,即消費者相信:如果在一棵果樹上摘下的一顆果子是甜的,那么這棵果樹就具有生長甜果子的能力,果樹上的其余的果子也都會是甜的,這就是品牌價值的“果樹效應”。
品牌來源于產品,品牌的形成取決于顧客在長期經歷中,對產品的所知、所感、所見、所聞。如果顧客對產品的品質、功能價值有了個人認知、聯想、正向評估和使用滿意,逐漸產生了感情,升華到了精神層面,感受到抽象的文化內涵,并為這種文化所吸引,從而會積極分享傳播品牌文化,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根據基于顧客的品牌的視角,品牌價值是使品牌長期發展的關鍵,具有了品牌價值,品牌自然會長久存在、永續發展。
品牌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品牌認知和品牌聯想。 品牌認知與消費者頭腦中品牌元素的強度有關,它反映了消費者在不同情況下辨認記憶該品牌的能力,也就是消費者準備購買產品時是否聽說過或者記憶起該品牌,即是我們常說的品牌知名度。在打造強勢品牌的過程中,品牌認知是必需的,但并不充分。另一些需要考慮的事項,如品牌想象等,也經常參與其中。
品牌聯想可以被定義為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形象,它反映為消費者記憶中關于該品牌的聯想。換言之,品牌聯想是記憶中與品牌元素相關聯的其他信息,品牌聯想有不同的形式,它或者反映產品本身的性能,或者與產品本身的特點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