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提到海爾,你的腦海里可能會想到冰箱、洗衣機,想起海爾的服務“真誠到永遠”。一提到同仁堂,你肯定會想到中藥,會想到烏雞白鳳丸、安宮牛黃丸等經典名藥,會想到“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甚至還有可能想到電視劇《大宅門》,想到白景琦的扮演者陳寶國等。當這些聯想浮現在你的腦海里,就會形成產品在你心目中的品牌想象。
中小企業打造品牌的一種常用模式是,通過打造強勢的產品去推動品牌“價值體系”的形成,再以品牌“價值體系”去拉動企業的產品去披荊斬棘,突破市場。
品牌與產品相互依存的關系,相互的制約和影響、相互的促進和提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按照經典的市場營銷理論來講,產品是具有生命周期的,產品如同人一樣,有一個誕生、成長到成熟,最終走向衰亡的過程。
中小企業的品牌的不能實現長治久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是產品生命周期已過,消費者有了更好的產品或解決方法,放棄了這個產品。如果品牌與產品的關聯性過于強大,那么基于這個產品所形成品牌價值很難與其余產品進行有效鏈接,這就會出現產品衰亡,品牌隨之衰亡的現象。
在市場中,既有產品衰敗導致品牌衰敗的現象,又有著產品和品牌共同興盛,長期發展的案例,國際性大品牌可口可樂、耐克、奔馳等,他們不僅有著強勢的品牌認知,又有優秀的品牌聯想,品牌認知和品聯想相互協同促進,實現了品牌的長治久安。
另外一種常見的模式就是品牌既有的歷史、文化、“祖訓”的傳承,這方面突出的代表就是老牌的中醫藥企業,比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廣州陳李濟、蘇州雷允上、廣州潘高壽等等。這些老字號企業共同的特點是既擁有鮮明的文化,
有一位品牌策略專家曾經說過, 如果一家企業能建立正確的經營 理念和企業文化,那么,品牌便會自我形成。 品牌是文化的結晶體,品牌文化通過行業文化、產品文化、企業文化形成文化營銷的著力點,并對營銷傳播起到了有效的推動力、開 拓力、導向力、鼓舞力,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能使消費者 產生歸屬感和共鳴感, 對內形成凝聚力, 對外產生強烈的品牌競爭力。 我國品牌專家沈菏生先生認為:品牌文化的組成一般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營銷傳播中,自己形成的,比如可口可樂、海爾。在制藥行業里 比較典型的是同仁堂,多年的歷史, 300 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使品牌文化概念自動 形成。另一種是借助社會文化的導入,比如白酒品牌,最近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江小白,就是巧妙的融入了社會文化,使品牌具有了情懷和溫度。
品牌文化能夠賦予消費者強大的品牌認知和良好的品牌聯想,塑造品牌文化并使文化得以傳承、發展和創新無疑是打造品牌的有效途徑。
企業在長期營銷實踐中幫助消費者形成的品牌價值,決定了該品牌的未來方向。消費者是基于強烈的品牌認知和豐富的品牌想象來進行品牌選擇的,也就是說品牌真正價值及未來前景,取決于品牌價值。 當消費者對某品牌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熟悉度,并在頭腦中保持強有力的、偏好的及獨特的品牌聯想時,基于消費者的品牌價值體系就會形成,品牌也就有了長盛不衰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