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酒類行業廠商之間與其說是合作關系,倒不如說博弈關系。經銷商心里總想著從廠家多要些支持和好處,廠方總是想經銷商能少些要求,多些銷量!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各抒己見,雙方都有理!
絕大多數廠家的新一年度業績都是要遞增的,會找出各種增加新一年度銷量任務的理由,廠家有廠家的打算,經銷商有經銷商的盤算!雖然從表面上看,增加業績對廠商都有好處,但也有很多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這些問題不清楚,盲目的接受廠家的新增任務,弄不好會得不償失。
那么,這些問題究竟是什么呢?
一、成本的增加
銷售要想增加,相關投入的成本就必然也要同步增加,人員,車輛,倉庫,內勤等等,在沒有高效管理體系的作用下,這些增加的成本,很有可能超過增加的利潤,也就是說,業績增加了30%, 成 本 增 加 了 40%,直接吞吃利潤,到頭來,實際賺到手的錢并沒有增加多少,反而減少了。畢竟,業績的增加會同時帶來毛利和成本的增長,而成本遞增率超過毛利遞增率的事情,在經銷商公司里比比皆是。
二、資金的壓力
現在年度營業額幾千萬乃至上億的經銷商一抓一大把,看起來的確規模不小,但是,現金流都比較糟糕,生意大,沒現錢!錢呢?被壓在倉庫里的貨里,壓在廠家的預付款里,還壓在下游客戶的應收賬款里,現在廠家吸取經銷商資金的本事越來越高,你經銷商有多少錢,都能給你想辦法吸干,并且,現在經銷商在外部調取資金的利息成本也是越來越高了,高利貸拿進來的錢,投到生意上,能不能賺錢不確定,反正要付利息出去是確定的。甚至有經銷商開玩笑說,拿一千萬去做經銷商,還不如拿一千萬去放高利貸賺的多。再說了,多少還得留些錢,給后來增加的新廠家和新產品。
三、更多的精力付出
生意大,對老板的精力付出要求自然更多,隨著老板年紀的逐漸增大,精力也逐漸不濟,再加上家庭事務,孩子問題也占用更多的精力,所以,老板們到一定年齡之后,肯定得要將生意和生活進行一些平衡,不可能只放大生意,而不兼顧家庭生活。還有些老板自認為經濟方面已經比較到位了,沒必要再去拼命賺錢,而是要享受生活了,別把自己整的那么累。
四、安全問題
生意越大,攤子鋪的越大,相對來說各方面的問題也會同步多起來,而且,生意大了之后,老板不可能顧及到每個方面每一個人,肯定有更多看不到的地方,這里面很有可能隱藏著很多不安全因素,出于安全起見,與其做一個難以完全掌控的大生意,不如做一個完全可掌握的小生意。
五、樹大招風
生意大了,自然會樹大招風,引起競爭對手的警覺,受到更加有力度、更加有針對性的打壓,并且,還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很多地方都有稅務紅線,一旦越過紅線,自然也就成為重點關注對象了,綜合成本也就高起來了。
六、員工的態度
業績要增加,員工的工作量肯定也要對應增加,但是,極少有公司能把業務量的增加比例和員工的收入增加比例進行對等的,這必然讓員工產生不平衡的心理,認為老板賺的越來越多,而我們打工的越來越累,錢還沒多拿,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和流失率增加。
七、生意方向的轉移
做生產和做經銷不一樣,生產是越做越深,而經銷往往是做一行厭一行,總覺得別的行業有搞頭,自己這行業不賺錢,總想投資進入其他行業。還有的經銷商總覺得做經銷是在幫廠家養品牌養市場,到最后也不是自己的,不如自己注冊個品牌,搞個工廠什么的。無論是投資別的行業,還是經銷商自己進入生產領域,都會導致老板對當前的經銷生意關注度下降,并且控制資金和精力投入。
以上幾點原因,導致大多數經銷商在面對廠方增加任務時,內心是不愿接受的。但自古就有廠大壓商、商大壓廠之說。在任何商業合作中,誰站的位置越有利,誰就能有更多的主導權。
最后補充說明一點: 廠家和經銷商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廠家是生產企業,生產的越多,產能利用率越高,產品成本越低。而經銷商則是流通機構,經手的越多,涉及的成本反而越高,利潤越少。所以,在新增銷量任務這個問題上,廠商都需要換位思考,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一個平衡點和市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