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可以說是白酒行業復蘇的元年,我們從諸多白酒上市公司的業績可以看出,白酒行業形勢較前幾年大幅好轉,很多白酒企業迅猛突起,實現區域或板塊銷量業績增長。究其成功緣由,產品檔位的升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敏銳地看見,中國白酒的消費價格帶在成長,基于以下兩大關鍵因素:
因素一:它的發力與中國宏觀經濟及人民消費變化指數息息相關;因素二:它與自身現有的品牌認知地位相輔相成。所以如何定位白酒企業未來的價格帶策略至關重要,脫離了大環境及自身實際去談論未來發力方向,不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利益,只會越走越偏。道理很簡單,因為一地或某個品牌的產品檔位獲得成功肯定不能代表普遍規律。
作為深刻關注、研究白酒行業的智力機構——諫策咨詢,我們深刻感覺白酒行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尤其針對區域型白酒企業而言,百元檔位價格帶產品崛起已經勢不可擋,未來如何擁有穩定的優質消費群體,以及和他們保持良好的溝通對話方式,促進自身進一步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研究的課題。
百元檔價格帶戰略定位需重新審視
所謂百元價格帶,其實是比較泛指的價格區間。前一段時間提大眾酒的時候,很多企業會認為百元檔價格帶產品,我們更多的應該關注百元檔位以下,如80-100元區域產品,這種戰略方向在短期內沒什么問題,甚至我們會在小區域范圍內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我們的大本營或其他戰略根據地市場,市場基礎夯實,產品檔位壟斷,很容易發力。
而現階段,我們再重新審視百元檔產品時,依據周邊普遍的大環境趨勢,便要往上看,區域型酒企必須聚焦新百元(100-300元)檔位產品發力,它是未來保障自身生存之所在。
天花板太低,必須認清是“+百元檔”還是“百元檔+”
現在行業普遍認為,得百元檔者得天下,但在白酒行業發展前幾年,開發百元檔位的企業不在少數,為什么沒有成功。固然因為大環境的熱潮沒有來臨,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品牌底蘊和市場基礎。
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或沒有基礎上市,依靠貼牌定制的品牌,打入該價格帶競爭,最終撞得頭破血流。
所以,我們必須看到,在即將成為中國白酒“紅海”的新百元檔位價格帶,雖然在產品市場準入上天花板太低,很容易打破,但“夾生飯”也常有。它的未來不可能像百元檔位以下產品那樣有太多的品牌競爭格局出現,洗牌勢在必然,且將非常迅速地形成規模,助推中國白酒市場更多的品牌集中與市場集中。
認清這點,對于區域型白酒企業至關重要。審視全國白酒市場,很多區域型強勢品牌已經完成跑馬圈地。如安徽古井(原漿5年、8年),口子窖(6年、10年),洋河的海之藍、瀘州特曲等,它們通過這些單品的塑造,快速地實現了兩大層面整合,且具有深度的價值潛力。
一是引領消費端同步上升,與地方品牌在市場競爭上進行了有效錯位,成功掌控了市場主流節奏。
二是用產品深度連接了核心消費人群。這種核心消費者人群是極具有價值的。一方面,人群非常精準。他們是現在及未來主流人群,精準的話容易分類且很容易分類,分類就可以在原基礎上再次嫁接或培育新產品;另一方面是人群購買力強。為后面持續發展始終注入動能。
筆者把這種模式比喻成“百元檔位+”,與之比較是上文我們提到的小企業“+百元檔”,兩者意義完全不同,市場前景也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區域型酒企在匹配自身新百元檔價位時,如果能深刻認識到上述層面的深刻內涵,其百元檔產品操作也是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