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元價格帶產品的三大核心
百元價格帶確實是塊“肥肉”,讓人垂涎欲滴,但想要吃這塊肥肉,必須具備別人不一樣的市場運作思維,在這里,筆者根據自身的市場服務經驗,總結三大核心觀點。
1、觀點一:品質為先的時代,匹配的基礎不可少。很多白酒企業認為消費者不懂酒,對酒的品鑒能力缺乏,缺少對產品本身打磨,于是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雖然標著“高價”,但讓消費者完全沒有購買的欲望,一眼看上去,感覺是產品包裝制造粗糙、缺乏質感,也沒有什么特點;有些產品本身就帶有了很多先天性的缺陷,產品獨特性不強、賣點不充分,包裝精細化改造不到位,所以銷售不好也在情理之中。一種是雖然產品設計花了很多心思,但品牌在新百元檔拉力不足,市場基礎不牢,無知名度,可能在產品上市時品嘗酒贈了不少,但消費者就是不接招,過了一年半載終端無回轉,只能悄悄撤柜。這都屬于先天不足,后天揠苗助長,成功幾率幾乎為零;A性配套都跟不上,更別說在營銷、品牌綜合實力上以壓倒性的姿態成功。所有品質穩定方位始,在品質穩定的基礎上,尋求包裝雕琢,新品質提升,才能有效抓住消費者。就像古井現在的5年原漿,消費者普遍認為酒質每年都在做提升,更柔更香,這是源于上百次大型專業品鑒會測試,以及超過10000份專業調研問卷結果。
2、觀點二:從to B到to C,是百元檔產品打造的必然轉身。在這里,筆者不講如何匹配所謂的渠道操作模式,相關的市場推進方法,筆者認為,只要市場操作扎實、穩步的白酒企業,在所謂的渠道執行環節是不會有重大過失,尤其是近些年,很多白酒企業認識到精細化的市場操盤模式重要性。那么打造百元檔產品,區域型白酒企業需要什么?
需要從to B到to C的思維模式轉變,尤其是整個營銷團隊,上至企業領導,下至企業中層、基層。打開C端市場將是下一步市場提升的關鍵。
這里面觸碰到了現在白酒行業最受限制的瓶頸。我們的傳統渠道覆蓋能力強,市場的主動權在握;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商業邏輯保持不變,我們更多需要關注B端,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隨著市場競爭角逐,企業遲早會觸碰到百元檔產品在B端市場的天花板,且短期內不會改善,除非消費水平再次普遍升級。
那么轉向C端還需要什么?每一個成功的C端企業都離不開兩樣東西,人盡皆知的口碑與優秀的產品。這也是上文提到優秀的產品關鍵,剩下的就是打造口碑,通過率先在品牌上發力。推動百元價格帶占位戰略,將品牌傳播點聚焦在企業內容大IP與單品大IP概念挖掘,迅速建立起C端認知。進而反推B端,以成果來看,目前很多白酒公司的成功指數提升皆源于此,未來白酒行業也勢必如互聯網乃至電子行業一般,進入產品運營高度競爭化時代,這對我們來說,消費者市場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不僅要面對挑剔的消費者、虎視眈眈的互聯網產品軍團,還有同樣高智商的其他白酒品牌研發者。
3、觀點三:構建組織生態體系。筆者認為,在百元檔價格帶產品組織中,是這樣一個生態體系,我們可以有三個層次的劃分:第一層是圍繞百元檔價格帶產品構建的公司單獨事業群,專注在百元檔這一特定的方向;第二層是一些探索性組織,圍繞如何有效公關C端的方向開展工作(如消費者喜好、消費者如何公關,如何加強消費粘性),這在區域型白酒企業中是很少見的;第三層就是圍繞著百元檔產品這一平臺的經銷商。三者的工作都有明確定義,組織體系分層搭建。
但筆者認為,上述組織之間的關系一定是聯合化、一體化,充分發揮各體系的專業和協同作用,否則形不成合力。同時,在組織激勵層面,也要區別于傳統渠道而單獨設定,保證組織運作靈活性。
從目前政治、經濟及市場環境看白酒行業大眾消費、商務消費,百元價位段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消費預期,所以百元價位段產品消費群體越來越龐大,這塊市場大蛋糕也越來越大。區域型白酒品牌想要運作好百元價格帶,一定要懂得審時度勢,尋求自身創新。這需要的不僅是企業自身修煉好內功,更是需要企業在市場的激烈碰撞中運籌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