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酒類經銷商是酒行業最迷茫的群體,其實當你沒有很好的出路的時候,模仿別人的時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快消品的經銷商。至于品牌傳播,錢不重要,關鍵的是整合傳播。
現在,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對一些有實力的經銷商來說,在這樣的困局之下,深耕渠道資源,搶占名酒資源,成為其在困境中養精蓄銳的調整。
“寧夏懿豐在今年的央視招標會上可以說是一個小標王,我不太清楚這家企業投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是我認為,這次1.18億中標可能對整個經銷商行業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楊光對《華夏酒報》記者說。
楊光還表示,這次經銷商中標和所謂的央視限酒令導致酒企業低調處理央視招標會沒有太大的關系,其實就是一個正常的經營行為,最根本的核心問題還是經銷商體制比較自由,不存在太多的政治問題,這是經銷商在未來酒類調整中具有的極大優勢。
白酒專家晉育鋒說:“不管是誰中標了,現實的問題是茅五劍郎依然會在央視投廣告,這個需求還是會有的。因為在招標會之前,全國大概有15個名酒廠已經和央視完成了簽約認購。但這次,大家把焦點集中在經銷商這個身份上。”
隨著酒水調整期的不斷深入,廠商的關系也在發生著極大的變化,新型的“混搭”合作在白酒行業中不斷出現,經銷商更加重視品牌的發展。隨著未來經銷商自身品牌的樹立,經銷商可以從單純的經銷商角色向上游衍生,目前,有很多經銷商開始通過各種方式牢牢地守住上游資源,比如有的通過收購酒廠,有的通過簽訂長期的包銷合作來實現銷售環節的優勢。
“隨著其他媒體的日益強勢,央視招標已經不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更不會是一個產業或品牌興衰的晴雨表。同時,廠或者商之間誰在投標時投放資源,是根據企業的資金發展來進行的,雖然,寧夏懿豐成為所謂的標王在目前代表不了超級大商的發展趨勢,但是酒類超級大商未來一定會出現,全國連鎖體系的大商也一定會出現。”晉育鋒說。
而目前酒業廣告投入的問題在于,不管是酒企業還是酒類經銷商,在品牌宣傳時都缺乏地面的配合活動。
“只有天上的電視廣告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當然只有地面活動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一定要兩者相配合,這對酒類品牌宣傳極為重要。”晉育鋒表示,“去年《舌尖上的中國2》播出的時候,四特酒做的地面互動活動就不夠。要知道,在節目之外的線下投入是這個節目冠名費用的4倍才屬正常。大家可以參考加多寶在《中國好聲音》后的地面活動。”
“酒企業在對外宣傳的時候,如果沒有配套的地面活動,其實投巨資的意義不大,包括這次寧夏懿豐中標的《舌尖上的中國3》,如果沒有地面活動,1.18個億的投入作用微乎其微。”晉育鋒再三強調,酒類行業在品牌宣傳的時候還需要向快消品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