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法國等主流葡萄酒出產國,葡萄酒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存在的,但是在中國,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真正認識葡萄酒。所以,挖掘平民藍海市場,對酒商來說,是巨大的市場潛力所在。
此前,酒圈內對葡萄酒如何實現大眾化有過持久的討論,那么,把葡萄酒當啤酒賣,這種方式可行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案例:降低試用成本
“先讓大家喝起來,再推精品就容易了”
在朋友圈曾經流行一位酒商在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我們以“陳總”代稱。陳總入行四年,去年銷售額突破億元,成長速度令人驚嘆。陳總介紹說:“我公司低端產品都是啤酒價,肯定沒幾毛賺頭的,我是先讓大家都喝上,然后再給他們推精品。我曾經有一位客戶酒就曾發來在燒烤攤喝酒的照片,說‘哥,先來10件,以后不喝啤酒了,改喝你家葡萄酒。’我就是要讓他們當啤酒喝,當葡萄酒喝的話,量根本起不來。”
陳總的做法和國內相當一部分做葡萄酒的酒商有所不同。葡萄酒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在消費者心中已經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是依然處在一個相對“高貴”的品類認知上,不論是從品類形象上,還是產品價格上都是如此。
目前,除了浙江、福建一些省份葡萄酒的消費已經下沉到了鄉鎮,在其他地區廣大的農村市場,葡萄酒依然是不常見到的產品。因此,在做葡萄酒文化培育的同時,降低試用成本,讓更多的人接觸到葡萄酒,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另外,對于有高檔需求的客戶來講,首先讓葡萄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也是酒商進一步打開銷路的關鍵所在。
像賣啤酒一樣賣葡萄酒需要哪些因素?
像賣啤酒一樣賣葡萄酒,除了價格低廉以外,還需要什么呢?
福建酒商張力表示,如果葡萄酒能夠解決好大眾品牌、大眾價格、大眾渠道的問題,就解決了發展的內因。加州樂事在福建地區有著很好的接受度,價格低廉,令人易于接受的口感、清晰的品牌形象和深入細密的銷售渠道都是它的成功因素。”
浙江酒商李林認為:“如果把葡萄酒作為啤酒和飲料來賣,要做好大眾形象,不能讓葡萄酒和奢侈品聯系在一起,要讓消費者有清晰的品牌認知,打造輕松愉悅和易于親近的感覺。”
江蘇酒商林小則民認為:對于作為搶占消費者心智的入門產品,選擇合適的渠道鋪貨也非常重要,比如賣場、便利店乃至大眾餐飲店都是可以嘗試的渠道。
山東酒商王從表示:推廣方式非常重要,葡萄酒如果想要真正深入中國的家庭,走上普通人群的餐桌,就必須以一種親民的姿態來融入。當前,不少人在賣酒的時候,依然是把葡萄酒作為一種非常具有儀式感的產品來介紹,這樣無形當中設立了距離感。假如我們在推廣過程中,鼓勵消費者我們應該用更輕松更自我的方式去飲用葡萄酒時,他們自我消費葡萄酒的意識應該會很快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