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團隊工作節奏
團隊的工作節奏是需要一段時間去塑造的,良好的節奏可以提升團隊的戰斗力。比如上述所說到的固定發布時間,就可以讓團隊保持在一個持續打著雞血去發布更新的狀態。當然這個迭代周期的時間長短要視團隊結構和產品來定,兩到三個星期是比較正常的。在一輪發布結束后,可以接著投入到為下一輪的發布做準備。這需要整個團隊的配合,在一段時間后,就會形成良好的循環,當團隊適應了這樣的節奏之后,整體效率就能有所提升。
再者也需要磨合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節奏是需要實際工作過程當中去磨合、調整出來的,從實際工作的角度來講,讓團隊成員感覺到工作的充實感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這可不是持續加班的形式,這是超負荷,而不是充實。這種節奏也需要產品經理去觀察團隊實際的戰斗力,適當的安排有挑戰性的工作進度,逐步的去提升團隊的效率,而不能一下把團隊都壓垮了,一下又很輕松,這樣的節奏適應起來就會很困難。
內容是產品的一部分
除工具性的產品外,內容都是產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產品的空殼而沒有內容是沒法運營的。比如電商類產品會看品類豐富度,閱讀類產品要看上架小說數,新聞類產品要對比新聞的及時性,財經類產品要看數據的準確性等等,很多產品離開了內容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一個聚集閱讀的產品經常出現內容更新,或者里面的內容質量很差的情況,相信這樣的產品很快就會被用戶放棄。產品經理在重視產品設計的同時,也要關注內容的建設,不管是原創的、抓取的還是UGC的,內容產生和運營對于產品來說至關重要。
有針對性的運營
千萬不要盲目運營,不要看到什么運營方式火爆就采用什么樣的運營方式,要看這種方式是否適合產品。比如病毒式營銷,能做這樣營銷的產品是有其特性的,比如適合快速傳播,能快速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抓住用戶的眼球,這樣的產品才適合病毒式營銷。再比如說一個高大上的APP產品,適合去貼電線桿廣告嗎?適合像腦白金那樣去滿大街的貼廣告嗎?顯然在做產品運營的時候,還是要看一下我們的目標用戶群體的主要活動空間或者活動方式,針對性的制定運營方式,比如Android類的APP產品,如果面向的大眾人群,除了要考慮百度、豌豆莢、360這樣的大應用市場外,還需要研究一下像安智,以及很多手機定制操作系統上的應用市場,可能定制系統里面的市場才是最大的。
注意埋點收集數據
大數據運營的思路已經越來越被人所熟知,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數據從哪里來?除了產品自身產生的一些內容數據、會員數據外,還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或自主研發的工具去獲取流量數據、訪問數據等,這個是需要埋點的。另外,從產品設計的角度講,很多交互方面的數據是不大好借助第三方工具去抓取的,而是要靠自身去埋點解決,統計用戶點擊每個按鈕、切換聚焦輸入框的順序、頁面內容個部分的操作順序等等。這部分的埋點要依據產品的實際需要去做,畢竟很多埋點都是會影響產品運行性能的,需要權衡考慮。
減少會議所占用的時間
高效的會議是很多團隊在追求的,經?吹胶芏嗳硕荚诒г箷h時間占用太多,全天都在開會什么的。其實這和團隊內部以及團隊之間的工作方式有很大關系,很多團隊喜歡把所有的內容都拿到會議上來討論,很多會議都是沒有議題和議程。而實際上會議是用來解決不確定性的問題,或者是用來總結的,需要控制好會議的進程和進度,避免發散開去。個人推薦敏捷模式下的幾種會議,站會、計劃會、評審會、總結會,能解決很多團隊協作的問題了。
產品的管理策略并不只關注于產品,還會關注產品團隊和工作方式,從各個方面來一起保障產品的研發。而這樣的策略,在以產品經理為主導的團隊里,是需要產品經理去牽頭的。不過策略歸策略,千萬不要變成規章制度,這東西有利有弊,大公司才用制度,小團隊只要管理策略就可以了。產品經理制定產品管理策略的時候,永遠記住一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