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對客(B2C)不一定非得運用互聯網",源于新西蘭,在中國市場運營超過10年的紅樽坊CEO周賽蒙在ProWine論壇上講述了進口酒商對私人客戶的服務之道,重點內容整理如下,與讀者共享。
50%的銷售收入來自私人客戶
因為新西蘭當地市場有限,2005年紅樽坊將辦公室搬至上海,至2015年,紅樽坊在北京、上海、杭州、紹興等6個城市設立辦公場所,在全國擁有200多個經銷商覆蓋80多個城市,以及250到300家的高端餐飲,公司注冊會員達到4萬人。
2014年紅樽坊接近50%的銷售來自私人客戶,根據數據顯示這部分客戶的年齡在25到50歲之間;男性占比75%,同時,近年來女性消費者也在增加;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和護照擁有者。
隨著中國的中產階級在不斷擴大,平均收入在不斷上升,私人客戶群體也將不斷壯大。2005年我們做過一次統計,上海的平均工資2500元,紅樽坊的新西蘭葡萄酒價格在100-300元左右,當時花8%的收入喝一瓶葡萄酒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也只土豪才有資本追求價格高的名莊,主流客戶局限在高收入人群,所以當時新西蘭酒很難賣。
而據去年的統計,上海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7500元也意味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相應提升。且從消費觀念來看,以前的消費觀念認為抽煙喝酒不好,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小酒怡情的概念深入人心,很多年輕人已經接受酒精飲料是生活的一部分,消費觀念的這一變化,導致很多產品可以推進。
另外,西方飲食文化的推廣也推動了葡萄酒的消費。出國旅游也讓很多人了解到西方國家的飲酒習慣。一些人愿意回到國內之后尋找自己在國外的時候,喝到的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好喝又不貴的葡萄酒。
與此同時,隨著澳洲酒免關稅政策的推出,過去150元的新西蘭酒,現在只需要125元就能買到。而從2015年9月最新的數據來看,消費者買酒的平均價格:北京285元,杭州146元,上海225元,主要選擇來自法國、智利、西班牙、澳洲、新西蘭、意大利的進口酒,僅從上海來看,現在消費者花3%的收入喝一瓶葡萄酒已經成為消費習慣,在其他地區根據發達程度不同銷售價格有所不同,但很多城市的平均買酒價格都是相應提升的。
服務好私人客戶的幾個注意點
1、首先,產品是王道,不以產品為核心的公司都在耍流氓。
靠忽悠的企業能走多遠?只有客戶信任產品,才能抓住客戶。
另外,進口酒商需要多元化的產品體系。葡萄酒是一個獨特的產品,作為酒商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產品的定位。在我自身而言,我認為從功能來看,葡萄酒首先是酒精飲料,也可以是氣氛調和劑,同時也是身份的象征。
2、要有能力滿足各種客戶需求。
葡萄酒還具有農作物的特色。產地獨特性;年份獨特性;種植,制造獨特性。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市場上有大量的品牌,每一個產品都是獨特的,不可復制,容易被取代;一個好的零售商必須有能力受限滿足各種客戶需求,隨著客戶的成長來變化產品。
例如紅樽坊的一些客戶,剛認識的時候喝智利酒,濃郁飽滿強壯,也不貴,后來不滿足于簡單的果味,轉到波爾多,最求更多制作工藝之后,喝到勃艮第。后來喜歡雷司令,消費者一直是在轉變,進口酒商要跟上節奏。
3、性價比很重要
葡萄酒是消費品,喝掉就沒有。如果要拓寬中等價位的葡萄酒市場,一定要讓客戶認為產品賣得。商家可以忽悠客戶一次兩次,但是互聯網太強大了,上網一查很多信息就出來了,追求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不用心定價的酒商不是好老板。
4、用服務留下客戶
進口酒商要用產品和價格吸引了客戶來,用服務才能留下客戶。這對專業度的要求很高,員工的培訓和提升都是企業不能忽視的重要工作,因為產品不會自己說話,員工對客戶的產品介紹就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銷售技巧。這一方面我建議,進口酒商參考和學習的企業可以是優衣庫。
售后服務也很重要,好的售后服務讓客戶繼續購買。紅樽坊甚至想要開發一個系統,提醒買酒的客戶:"你的酒已經到試飲期了,可以飲用了",但仍在嘗試階段,畢竟數據太多了,銷售人員也說比較難,但這并不意味著就不去嘗試。
最后,希望大家能夠不忘初心。我當初是從葡萄酒愛好者轉變到酒商,那么從愛好者的角度希望和什么樣的酒商打交道呢?問一問自己吧!
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我提供的數據是基于紅樽坊近10年來發展的過程中的數據,非整個市場的數據,請大家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