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突出品牌或產品的個性,在市場上一炮走紅,為了更好地維系受眾和鞏固市場地位,大多數經營者都選擇了由名人代言,不惜花重金邀請當紅明星,輔助一整套的市場傳播推廣。
邀請名人,不光是能夠嫁接名人本身的關聯價值,同時也能夠快速吸引消費者注意,產生共鳴,促成購買。因此,名人代言戰術,也被很多企業奉為打開市場、成功銷售的法寶。
正因如此,放眼各大商場,每一個成功品牌的前面,都有一個甚至多個光芒四射的名人。而大部分品牌在挑選代言人時,都偏向于選當紅名人,最好是紅得發紫。這就導致一個代言人代言了好幾個品牌,大眾看到廣告后,很多時候都形成記憶誤差,代言人能記住,代言的品牌卻很難對上。
隨著新興媒體的高速發展,大眾對自媒體的應用日趨成熟,與名人的距離也漸漸拉近,甚至可以互動。名人也不再像以往總是高高在上,很多人也接地氣兒了,而草根名人也不斷涌現。
在這種從不缺名人而又不斷涌現新名人的時代,名人效應的價值也被大大削弱。大眾在名人效應長期熏陶下,逐漸變得麻木,名人的號召力驟降。
市場的商業需求也不滿足于基礎的名人效應,人們代言的內容也逐漸增多,以往只是單純地拍攝廣告片,現在合作內容已延伸到公關活動、粉絲見面會等內容,就是盡可能地利用名人的有效價值。企業對于名人商業價值的利用,逐漸伸向了名人的生活,通過名人的生活與產品的結合,提升產品的號召力,突出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
大眾消費者雖然對名人的敏感度下降,但獵奇心理是大眾的通性,也是每個人隱藏的心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穎獨特的東西才能夠被廣泛議論,形成社會效應,名人的私人生活才是受眾關注的焦點。
名人微博掐架會引發用戶關注風波;名人發布的一條心情說說也能帶來幾千甚至上萬的評論;名人曬孩子照片更是引起轟動,更別說其他的一些生活私密。這就是這個時代受眾對名人的需求點。所以,當前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廣告,都逐漸向名人的生活轉變。廣告也拋棄以往的創意制勝,紛紛轉向展現一段生活,一段戀情,甚至是一段獨白。
現在是新媒體時代,也是受眾互動體驗盛行的時代。各種品牌都在尋求與受眾深度溝通,收集受眾大數據,以更好地維系客戶。而整個社會在倡導一種精神,大眾也在追求精神,尤其是80、90后年輕群體。名人除了影響力和生活,還有不為人知的情感和精神,這或許可以是未來溝通大眾的紐帶。大眾需要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是精神生活,那么精神共鳴就是未來的趨勢。名人恰恰是眾人的榜樣,也具備感染眾人的精神,這是值得深度開發的價值點。關鍵怎么去詮釋這種精神,怎么去與消費者展示。
無論是品牌也好,產品也好,都有自身的價值壽命,不創新就被淘汰。名人亦是如此,如果沒有值得開發的商業價值,自然就沒有利用價值。名人要想保證自身長遠的價值,也需要品牌化,建設個人品牌,才是長遠商業價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