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農村市場對于大多數中低端白酒企業來說似乎是一塊心病,做成了有量無利,甚至出現因為成功而失敗的局面,做不成難以存活,不做難以抵制農村市場誘人的市場份額。針對這種現狀,以下中低端白酒農村市場營銷的五大攻略,僅供大家參考:
攻略一:戰略抉擇,市場份額導向
現實中,大部分中低端白酒企業對農村市場的運作,僅僅是一種慣性行為,沒有真正的戰略導向,只是為了賣產品而已,這種盲目的,毫無目的的行為,肯定是沒有結果的。
事實上,所有中低端白酒企業針對農村市場的戰略抉擇只有三個路徑:一是經營路徑,追求企業和市場的匹配度,以可持續為導向追求企業基業常青;二是市場份額路徑,追求市場銷量產出的最大化,以此取得市場份額;三是利潤路徑,追求投入與回報的最大化。
上述三種路徑對于中低端白酒企業來說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個戰略抉擇問題,因為不同企業,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的基礎和經營背景不同,抉擇也不同。
現實中,對于已經取得“區域為王”的市場地位的企業,且企業無法在短期內取得突圍,或者企業的積累不足以支撐企業的突破,就想當然的選擇了經營路徑,以此為導向,追求企業和市場發展的匹配度,開始所謂的為企業尋求突圍的機遇,事實上,企業根本不可能等回來機遇,也不可能在競爭的環境里實現企業和市場發展的匹配度;
對于沒有取得“區域為王”市場地位的企業,又面臨被圍攻或者“拔釘子”式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就順勢選擇了利潤導向的戰略路徑,以攻代守,這些企業認為,只要企業有盈利就有了反攻的可能,因為企業之所以不選擇突圍就是因為自身的實力不濟,主動出擊是雞蛋碰石頭的結局。
大多數中低端白酒企業從戰略上選擇了放棄,忽略了市場份額的路徑,更忽略了取得了市場份額就會取得競爭的絕對優勢,就會出現柳暗花明的結局。
東北的老村長是一個快速成長而又成功地白酒企業,同時也是中低端白酒品牌的代表,這個企業從一開始就作出了戰略抉擇,選擇了市場份額的戰略路徑,立足于農村市場連續數年實現了銷量翻翻的增長速度,企業迅速成為中國中低端白酒的領袖企業。
攻略二:產品細分,有所為有所不為
研究發現,大多數中低端白酒企業在運作農村市場時選擇了“通吃”的戰略路徑,主要表現在產品上,這些企業大多是產品檔次上通吃,高中低檔皆有,但卻沒有一個檔次凸現,在產品組合上通吃,往往是品種上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每支產品都能買,卻是每支產品都沒有量,甚至是每支產品都半死不活。
這種情況只是企業出現生產混亂,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且產品的生產成本偏高;同時出現大量的包材積壓而占壓企業的流動資金。企業出現內外交困的局面。
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這樣的企業主要是缺少真正的產品細分策略所致,如果企業明白,主導產品決定了企業的市場地位和市場影響力的基本道理,就會聚焦產品細分,首先取得單品突破,然后才圍繞成功的單品延伸產品組合,就會形成產品群效應。
仍然以老村長為例,通過尋找老村長成長的軌跡,我們發現,從老村長選擇農村市場的營銷戰略之初,經過市場研究,當時農村市場主導的光瓶酒為零售3.5-4元/瓶的光瓶酒,老村長以光瓶酒升級為導向,通過產品細分只運作了一支單品——零售6-8元/瓶的光瓶酒,這支產品聚焦了農村市場的主流消費群,也瞄準了農村市場的主流產品,由于產品細分且選擇了單品突破的策略,這支產品迅速在農村市場上遍地開花,加上良好的市場運作和市場管理,單品逾十億的銷量突破,成酒了老村長的輝煌。
因此,中低端白酒企業只有通過研究和細分農村市場的產品,找到農村市場的主流消費,進一步結合農村市場消費群的消費喜好才能真正做好農村市場的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