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葡萄酒商關注的熱點話題有兩個,一是國外葡萄酒產區遭遇惡劣天氣,包材、船運漲價導致進口葡萄酒可能要漲價;二是區域市場終端的搶奪戰打的火熱。行業開始逐漸回暖,但競爭的廝殺卻變得格外慘烈,市級、縣級市場表現的尤為突出。
劉老板是一位在華東經營酒水多年的縣級市場經銷商,憑借多年積累的關系和客戶資源,取得了不錯的發展。然而,最近他代理了某國外知名葡萄酒供應商的一款新品,原本輕車熟路的市場,而今操作起來卻顯得步履維艱。來自其他外來酒企的壓力,本地同行的競爭,使得整個市場推進緩慢。盡管每天業務員都奔波于各類終端渠道之間,但終端店冷淡的反應,讓他們感到非常困惑。
這并不是個例,同樣是有著豐富酒類代理經驗的華南縣級經銷商夏老板,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終端店維系難度大。面對終端店的無感,代理商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現實情況
進店鋪貨,店老板無感或反感
以上兩位經銷商在當地都有比較深厚的人脈資源關系,按常理說終端鋪貨和維系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事實并非如此,據劉老板所說的,他代理的新產品,零售價是109元,出身知名供應商,大品牌,質量有保障。從當地消費習慣上來說,這款新品的綜合口感也不錯。以前他安排業務員分組去終端鋪貨,一組每天都能鋪30~40家,但現在每天只能鋪不到10家。放產品到終端店,賣了錢歸終端,賣完想再進貨,再按照供貨價收錢,即便這樣的政策,終端店老板都不愿意鋪貨,有的甚至是直接拒絕。
核心問題
產品過多,動銷太慢浪費排面
為什么終端鋪貨會遭遇這種情況,整個行業不是正在復蘇嗎?在搶錢的時代,終端店老板不應該表現的更加積極主動嗎?這是我們臆想的正規邏輯,并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自從酒行業回歸大眾理性消費,區域市場的酒類產品只增不減。然而,區域市場的空間有限,各類渠道新增終端少,基本都是保持了原有的終端總量。比如在石家莊,50~100元的葡萄酒較為主流,除了張裕、長城等國產葡萄酒,來自法國、澳洲的進口酒品牌也有很多處于這個價位段。除了產品的種類多,各家政策也不同,這必然加大了終端店老板的選擇難度。
另外,對于有些經銷商來說,產品鋪貨不是問題,問題在于鋪貨結束之后市場動銷很慢。這是逐利的終端店老板不能忍受的,他們完全不想看到產品在貨架上毫無反應。一旦“不動銷”,就意味著這款產品給終端店留下了不良的印象,不僅影響多年來積累的客情關系,而且以后經銷商想再鋪其他產品也很難。因為在終端店老板看來,產品不動銷,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排面,占用他們掙錢的寶貴時間。
解決方案
封閉式市場教育,從核心店輻射全區域
如何解決終端無感,配合度低的問題?回到問題的本質,還是產品鋪在終端沒有給店家帶來預期的利潤,讓他們失望。我們也從未看到過一款產品銷量火爆,有不配合、不積極主動的終端店。因此,與其花精力在討好終端店老板,不如花時間去思考和執行產品動銷解決方案。很多經銷商一味地追求鋪貨率,但現在大眾消費理性,產品擺在終端不一定能動銷,這個時候做市場最先需要解決的是動銷率,而非鋪貨率和覆蓋率。因為只要動銷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終端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生了正面影響,大量終端就順其自然的進入了。
南京的一位經銷商告訴筆者,為了解決動銷問題,他們一開始并沒有大面積鋪貨,而是選定了當地幾個人流量大的餐飲街,再選擇附近幾個核心店;其次,給每個店配上專門的促銷人員,把終端生動化氛圍做到極致;再次,通過與消費者有效互動形式,有效引導品鑒,通過獎勵刺激客戶購買;最后,在核心店開始動銷起量后,業務員全線開通,開始全線鋪貨,覆蓋周邊所有餐飲終端,再延伸到周邊的流通便利渠道。通過這種定點、定人、定時、定活動,全程封閉式市場教育,快速站穩市場,并成功延伸到整個市區,包括下轄的縣,也順勢培養了大眾消費群體。
終端店除了通過產品掙錢,自然動銷是他們關心的要點。而代理商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區域市場“點”與“面”動態的策略組合,采用樹立榜樣的全封閉式市場教育策略,解決動銷,繼而強化廣宣生動化等實現網點銷售增量。如此終端店的熱情就被帶動起來,從而形成終端店自發積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