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尼有人拍攝的一只青蛙爬至烏龜背上搭便車的視頻傳播開來,樂翻了眾多網友。8月5-21日,第31屆夏季奧運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對于眾多的國內醫藥企業來說,該如何巧搭奧運這趟順風車,借其水漲船高之勢,進而順水推舟、借水行船呢?
首先,“非禁即入”
奧運會舉辦120年來,其影響力與日俱增,對任何一個商家來說,能搭上其順風車,簡直是天降餡餅!比如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AB釀酒公司(百威啤酒制造商)以5000萬美元巨資買下了“奧林匹克”字樣和五環標識的使用權。但令AB萬萬沒想到的是,鹽湖城當地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釀酒小卒略施小計,就鉆了一個大“空子”——在自己的企業貨車上刷上了“Wasatch,2002年冬奧會非官方啤酒”字樣,就這樣以“四兩撥千斤”之力,同樣實現了本屬于AB們用血汗錢才換來的營銷預期。
時隔數年,作為非奧運贊助商的雪花啤酒,可能也想起了鹽湖城的那位前輩,于是針對對手的“北京2008奧運會合作伙伴”的廣告,雪花啤酒如法炮制,將自己定位于“啤酒愛好者正式合作伙伴”,并在其標板的形式上,完全以奧運贊助商對奧運會徽的運用為模板,把“啤酒愛好者”幾個字做成徽章的樣式,與其LOGO分列在標板兩側,同樣大獲全勝。
事后,北京奧組委曾推出了一系列有關“防范奧運隱性營銷市場”的“新政”,進一步扎緊了防范的籬笆,如在市場開發中實行贊助類別排他或共同排他原則,盡可能防止出現同類別產品企業之間相互產生隱性市場;不允許非贊助企業與奧運文化活動或主題活動進行關聯營銷等等。但“矛盾”總是相生相克的,“上有上策,下有對策”,只要醫藥企業本著“非禁即入”的精神下功夫,用心鉆研,就能在奧運“紅海”之中開辟新的“藍海”,捷足先登,為自己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其次,把精力浪費在產品/品牌上
財經作家吳曉波出了一本書,叫《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對商家來說,產品和品牌無疑就是美好事物。奧運的盤子很大,商家的資源卻很有限,怎么辦?只能選擇最美好的、最能打動人心的去“浪費”。搭順風車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背靠大樹好乘涼”。在奧運活動期間,商家出售什么樣的產品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讓自己的產品或品牌與奧運活動扯上關系。且拿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會徽來說事兒吧!
這三個連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連,組成了里約著名的面包山形象。那么,它跟醫藥企業有什么關系呢?假設你是果維康、軟膠囊、草珊瑚含片等產品的生產商,就以這種“三人抱團”的形象為設計模板,推出一批兩粒裝的產品,待里約奧運一開始,火速上市試試看。
“背靠大樹好乘涼”,所謂“大樹”,就是巧妙利用在消費者心智模式中業已形成的認知,再通過借勢,以產品為橋梁,來提升自身品牌的方式,這就是搭便車、抱粗腿、“靠大樹”的策略。
再次,“攻心為上”
三國時,馬謖在諸葛亮南伐時提出建議:“用兵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采納了其策略,七擒七縱孟獲,果然達到了長治久安的效果。商場如戰場,對老板來說,“攻心為上”的道理誰都懂,但每個老板都能做到嗎?如果做不到,就要好好研究案例。
現代奧運會的不少項目,皆源于或興于校園,其目的就是教育青少年的思想,錘煉青少年的性格,培養青少年的情操。比如倫敦奧運的“激勵一代人”,里約奧運的“點燃你的激情”,無不如此。那么,醫藥企業何不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去點燃年輕人心中不滅的激情和希望,激勵年輕一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生活之中呢?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壯則國壯。目前,相當部分國內藥企都建立了自己的產品零售終端,但據筆者觀察,這些零售終端幾乎是“千店一面”,了無新意。如能模仿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個專為50歲以上老人服務的購物場所“50+”超市,開辟一個針對青少年的“80+”或“80+”專區,植入奧運元素,是不是同樣可以獨領風騷呢?
先來了解下“50+”:超市貨架間距比普通超市大得多,目的是方便老人可慢速在貨架間選貨而不覺得擁擠或憋悶;貨架間設有靠背座椅,便于老人累了歇息;貨物名稱和價格標簽也比普通超市大,更醒目;貨架上還有放大鏡,便于老人看清物品信息等等。最重要的是,“50+”超市只雇用50歲以上的員工——他們不是搞“年齡歧視”,而是因為“這樣會受到顧客歡迎,增強其信任感。”此外,“50+”也逐漸被其他年齡層(如帶孩子的年輕母親們)所接受,因此“50+”超市商品的價格盡管與其他沒有針對老年人服務超市的不相上下,但其營業額卻比同等規模的普通超市高了20%左右。
在這方面,愛爾眼科醫院集團(30080,SZ)下屬的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已做了類似嘗試:在候診大廳一角,設置了一個兒童游樂專區:只要你帶有小孩子,甭管是給誰看病,如果你不急于離開,那么這個簡單的專區就成功發揮了吸納客流的“蓄水池”作用。
“時間就是金錢”,奧運賽場上搶跑是犯規,而在商業營銷領域這個特殊的賽場上,搶跑意味著先發制人、捷足先登,甩對手幾條街。但如何借用別人的資源為我所用甚至“鑿壁偷光”,點亮自己,還要在相關法規的框架內,結合企業的具體實情,因地制宜地實施。
有句話說得好:“一種思想之所以得到傳播,很可能不是因為它是對的,而是因為它是有趣的。”如果筆者的上述構想在實踐中可行,那么這些有趣的想法,將助力國內醫藥企業在營銷活動中巧搭奧運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