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悄然過半,酒商的生意狀況怎么樣呢?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公布的1-5月的進口酒數據顯示,進口量和進口額仍然呈現兩成的下滑趨勢。
從國產酒方面來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6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2860.31萬千升,同比增長0.75%。其中,葡萄酒生產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24.47萬千升,同比下降19.98%。
進口酒和國產酒雙下滑的趨勢依然在繼續,那上半年市場總體呈現什么情況呢?針對下半年,酒商又應該怎么來做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多種因素造成上半年市場“平淡”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平穩運行的下行期,另外加上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這也都影響著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很多酒商都表示,上半年整體的市場情況不是很好,市場缺乏活力。東莞的陳先生表示:“由于處在經濟下行期再加上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今年上半年的市場相對于往年來說比較淡。”
葡萄酒行業正在經歷深度調整期,無論進口酒還是國產酒,由于前幾年的迅速擴張,導致有大量產品仍積壓在渠道中。所以,現在仍處于一個去庫存的狀態。盛世酒業的黃水筠就談到,“近幾年,整體的進口酒市場存量很大,加之經濟下行期的影響,很多企業都在想辦法去庫存。”
紅葡萄酒的消費也受季節影響。一些專門做紅葡萄酒的經銷商反映,干紅在夏季的銷量相對較少,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干白、起泡酒或者啤酒一類的產品,這也造成葡萄酒的消費量有一定的下滑。北京的溫女士就說到,“下半年會好些。一個是因為中秋節,另外就是季節因素,天氣轉涼,喝紅葡萄酒的會需求會增加。”
另外,歐餐酒退潮,消費碎片化都成為影響上半年市場“平淡”的重要因素。
2、“萬木叢中一點紅”,市場呈現出新特點
2019年的上半年,整個市場活力相對較弱,但是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年輕消費群體崛起,新銷售形式“盤活”市場。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他們日漸成為酒水消費的主力。據蘇寧易購發布的2018酒水報告顯示,25-30歲年齡段的90后人群消費數量,同比上年占比有小幅度提升,90后消費人群的消費能力開始凸顯。一位酒商也表示,“現在做市場比之前更難了,不僅要有傳統的銷售方式,更需要有新形式。隨著主體消費者向90、80后群體傾斜,他們更喜歡電商渠道,而且像抖音短視頻、網紅帶貨這種方式更受他們歡迎,但是,對傳統的酒商來說,這種方式比較難做,自己也在不斷嘗試。”
據天貓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618期間,天貓共賣出白酒180萬瓶、葡萄酒650萬瓶、啤酒8500萬聽。尊尼獲加、奔富等品牌保持三位數增長。由此看來,電商平臺已經成為重要的帶動力量。
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度提高,專業酒客變多。
市場的普及化程度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葡萄酒有了更深的認知。壹萄酒鋪的溫君明就說到,“經過長時間對消費者的培育,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已經從簡單的知道產酒國家,到現在知道產地特色,風土,葡萄酒的品種,以及各種價位的葡萄酒帶來的醒酒過程和口感的區別。應該說,市場在向好的方面提升和發展,雖然銷量并沒有出現大幅增長,但專業酒客越來越多了。”另外,專門做葡萄牙酒的張一凡也談到,“很多企業也在盡力的推廣葡萄酒文化,他們從以前單一的品牌產品宣傳,慢慢轉變成了普及葡萄酒知識。這點很值得提倡,市場在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3、2019下半場,酒商如何打出“組合拳”?
總體來說,春節過后,葡萄酒銷售進入到“淡季時間”,在經過炎炎夏日之后,葡萄酒銷售又會慢慢步入“正軌”,尤其是在下半年,有中秋、國慶、圣誕、春節等一些銷售節點,這也給市場注入一些活力。對酒商來說,應該怎么做好這些節點的營銷呢?
梳理產品線,保留優勢產品。俗話說“金九銀十”,在下半年到來之前,酒商需要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分類整理,看看哪些是“金牛產品”,哪些是“明星產品”,哪些是“瘦狗產品”,哪些是“問題產品”。然后結合每個產品定出不同的方案,“瘦狗產品”此時一定要堅決舍棄。
嘗試新營銷方式。面對新消費群體的崛起,企業必須要做出改變,從而和消費者更好的溝通。企業可以嘗試做一些直播或者好玩視頻分享等一些強互動性的方式來和年輕消費者建立聯系。另外,可以針對不同產品布局不同渠道,擴大電商渠道份額。
針對節點加強推廣,進一步提高消費者認知度。相對于上半年來說,下半年的消費節點更多,企業需要做好相應的推廣和產品的更新。溫君明就說到,“我認為除了經銷商一定要準備優質的產品外,還要適當定出合理價格區間,做好服務和原產地葡萄酒品牌的推廣,迎接中秋,圣誕,新年這幾個主題的消費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