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制作2019年白酒行業熱詞排行榜,除了榜首肯定是“醬香酒”之外,一定會有“老酒”的一個位置。
僅從近段時間行業內市場動作就能略知一二:7月份,由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在北京對八大名酒的老酒組織了鑒定會,參加鑒定的老酒有2萬多瓶,助推老酒市場健康發展;隨即8月初,郎酒在郎酒酒莊開展為期兩天“老酒還鄉”活動,宣傳老酒價值;之后,沱牌舍得公開面向市場開展“老酒尋根之旅”;為響應酒協在7月老酒鑒定會上提出的“老酒回家”的號召,8月中旬五糧液開啟:重溫“酒”時光——我與老酒的故事征文活動;而早在今年的6月底,阿里拍賣已經上線——老酒集市,資本的介入將重構原有的市場生態,掀起了老酒從“收藏熱”向“經營熱”的大變革。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聯合歌德盈香發布的《中國老酒市場指數》報告,預測到2021年老酒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級別,將占據中國白酒市場總規模的六分之一,這是極其誘人的一塊蛋糕。
老酒市場的蓬勃發展,但是目前在老酒市場中的玩家卻是清一色的名企名酒。老酒產品還主要集中在民間小眾的白酒愛好者手中,其多以收藏、投資為目的。這種市場生態一方面要求參與的老酒不僅具備白酒基本物質屬性,同時強調其具有較強的投資屬性;另外一方面更要求對愛好老酒的消費者需要較強的經濟實力。老酒成為名酒企與高端人群的專屬游戲,廣大的非名酒企與普通消費者參與的機會寥寥無幾。正如行業傳說:茅臺之上只有老酒!
那么能否有一種方式,讓廣大的非名酒企的老酒產品也能參與其中,享受市場紅利?讓廣大的普通白酒愛好者,不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也可享受到老酒品質與樂趣呢?答案是肯定,方法是將老酒品類化。
華策咨詢認為,要形成非名酒企產品皆能參與的老酒品類,就必須具備消費基礎,實現以飲用為目的的老酒消費方式。改變此前老酒市場主要以投資、收藏為主要目的,這種大眾人群參與程度很低的市場生態。使得老酒市場最終形成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投資、收藏為目標的高端、超高端名酒企業的老酒產品;一種是以全行業都參與的、以飲用為目的的飲用型老酒產品,從而形成高低相搭、投飲并存的老酒市場。
放眼整個白酒行業現狀,在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與社會經濟發展,老酒品類化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白酒產品自身對時間的強適應性,在長時間保存中(15年之內,15年以上適當勾調),不會給作為食品行業最為關注的安全屬性帶來隱患,白酒產品在食品安全性基礎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在白酒釀造工藝不斷提高、原料極大豐富的今天。無論是一線名酒,還是地方酒企,都能保證用于消費者的老酒產品均采用純糧固態發酵工藝,酒質經得起時間的沉淀、品質能夠保持穩定,產品規;推焚|化的基礎已經具備。
品類化最大的難處,或者稱之為最關鍵的條件是消費基礎,即消費者愿不愿意消費的問題。依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老酒市場指數》報告,老酒消費者的構成如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8—40歲中青年人群占整個老酒消費人群的67.61%。老酒市場主體消費人群正是當下社會消費的主力人群。與品牌而言,不論是對現有產品消費人群的培育,還是對未來品牌消費人群的傳承,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白酒行業自古就有“酒是陳的香”之說,長時間陳釀等于好酒是白酒廠家一直使用的宣傳思想之一,也得到了消費者普遍認同的觀點。以“數字+年”的形式來給產品命名和分級的年份酒(例:8年、10年等),在行業內、酒企間、消費者中得到普遍認可,其大行其道的底層邏輯是消費者對“長時間儲藏的酒是好酒”的認可。雖然“年份”真實的含義與消費者理解有較大的差距,但仍擋不住消費者對于擁有 “時間”外衣的產品喜愛之情,老酒飲用型消費在消費者心中的理念一直存在。
而以高端人群為牽引,老酒市場逐漸從私人愛好發展成圈子愛好;從“朋友來了有好酒”發展到“朋友來了有老酒”的飲用消費氛圍逐漸形成,品類化老酒消費的示范效應基礎已經具備。
同時,在行業激烈的競爭下,常規化、標準化產品越來越不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稀有性的需求。廠家與渠道在競爭的同質化中掙扎,特別是地方酒企和渠道商在尋找既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又具有差異化產品的新出路時,心情更加迫切。在市場上已經形成一些專做和兼做老酒的渠道商和終端店:線上有以名酒企老酒為主要對象的歌德盈香,以大眾消費者與酒企都可參與的燒酒網等;線下有一直存在有老酒交易功能的終端店——名煙名酒店,有酒道館模式(曾品堂為代表);同時區域市場中,一些酒企以處理庫存產品的形式,用小批量的、無規劃的在當地市場中,機會性的銷售庫存老產品。這些都表明,銷售品類化老酒的渠道基礎已基本具備。
華策咨詢認為,外部市場雖然已經具備了老酒品類化發展的條件,然而行業內部或者酒企內部,為實現老酒品類化發展還需要解決兩大核心問題。
老酒品類化的成型,首先必須解決老酒產品的標準化的問題。
目前行業中統一標準化的批量生產老酒的體系是缺乏的。在現有主導產品上,以瓶貯時間為老酒產品標準化的衡量指標,建立不同時間跨度的老酒產品是一種可行的標準化方式。如:瓶貯3年的老酒、瓶貯5年的老酒、瓶貯10年的老酒等產品形態。
在這方面,瀘州老窖和郎酒都已經進行了實戰的市場操作。同時,在市場渠道終端中已經有了按此方式來進行銷售老酒產品的案例,可供參考。未來老酒市場上將形成兩種形態的產品,一種是XX年以內的新酒產品,一種是XX年以上的老酒產品。
產品定價將以新酒為基礎,根據不同瓶貯時間的長短,來調節不同產品的實際銷售價格。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夠買價格較低的新酒,還是購買價格相對較高的老酒產品。
消費者對品類化老酒的信任至關重要,如何讓品類化老酒“年齡”的真實性有據可依,而非口頭承諾是品類化發展必須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以名企超高端產品為代表的老酒產品,其解決信任的方法是由第三方機構小批量、特定時間內、特定渠道中進行銷售,如:2018年10月,青花郎Ÿ瓶貯年份酒(2012)在中國白酒交易中心線上銷售。這方式根本不適用于全行業、大眾化消費的品類化老酒。而現行的區域內企業和終端以自己的信譽作為背書,不僅缺乏公信力,而且難以實現規;。
在信任上,可以通過新技術進行背書,如利用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特點的區塊鏈技術,加移動互聯應用等新技術來解決老酒真實性問題,是解決消費者信任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商業人貨關系轉變之后,越是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的產品,越受到消費者青睞。老酒這種因時間關系受到熱捧的產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大部分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老酒品類化不是倡導消費者去收藏價值不菲的拍賣級產品,也不是慫恿企業去搞高大上的收藏級老酒,而是如何借助老酒興起的趨勢,建立起廣大的普通消費者也能夠買得起、喝的到、真實的飲用型老酒產品市場生態,在不斷壯大的老酒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才是眾多非一線酒企要考慮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