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傳統零售電商的時代已經過去,新零售即將成為主流。2017年成為“新零售”元年,迎來了新零售的狂歡。騰訊、阿里等都積極投資規劃新零售藍圖,2018年,新零售逐步向垂直化行業延伸,邁向縱深,傳統連鎖將全面迎接新零售轉型。
傳統連鎖如何精準實現新零售轉型
首先,傳統連鎖需具備三大關鍵:單店盈利模型、擴張模型、運營模型。
單店盈利面臨六大困惑:
● 一是低頻消費。店內產品復購率低,因店面缺乏創新力,沒有激發消費需求,未形成消費習慣;
● 二是線上沖擊。傳統門店僅是時間的延續,形成低價值的競爭優勢;
● 三是成本攀升。房租成本上漲,增加了單店運營成本壓力。若把握住新零售線上加線下的運營關鍵,會發現房租對門店運營的影響力微弱;
● 四是坐等養店,F今,即使是中高端產品,線下店面未與消費者進行積極互動,坐等銷量,顯然是不適合現代社會消費模式;
● 五是關系團購。依舊保持傳統的關系團購,與互聯網消費形式互動;
●六是模式陳舊。傳統的運營模式正逐步被時代拋棄。
面對新零售大風口,傳統連鎖該如何進行轉型?新零售、資本熱、社群化、新中產構成新零售連鎖大風口!首先新零售風口盛行,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2017年迎來了新零售的狂歡,在生鮮超市、雜貨店B2B、體驗式專業連鎖、無人零售等多個領域,新零售的創新探索和競爭等全面鋪開。其次,資本熱風口,騰訊近期連續對永輝超市、家樂福和萬達商業進行投資,一幅“智慧零售”的投資版圖逐漸成型。阿里自戰略投資銀泰起,新零售實驗正式開始。再者,社群化風口,利用互聯網將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消費者聚集在一起,實現從大眾到小眾的社群化營銷。最后,新中產階層崛起,更加追求品質性、便捷性、個性化的消費模式。
當前,酒類連鎖的擴張主要有兩種方式,
● 一類是類似物美的區域多店模式,有助于形成品牌;
● 另一類是類似上海華聯的遍地開花模式,即在每個城市開一個店,注重全國化布局,但這樣容易造成連而不鎖的局面。區域多店模式更能讓酒類連鎖快速實現有效擴張。
連鎖的驅動有三個模式:品牌驅動、產品驅動和混合驅動。
● 品牌驅動即品牌擴張模式,例如家樂福就是品牌化擴張模式,企業經過市場驗證及快速發展之后,形成被市場廣泛認知的平臺。企業借助平臺化品牌的優勢,吸引各商家產品,以此完成商業化品牌平臺的運作。
● 產品驅動,即消費者并不看重商業品牌本身,而是在背后承載起商業品牌的產品。高溢價的產品能夠有效輔助企業建立起商業品牌的轉化過程。
● 最后,混合驅動將成為未來商業連鎖擴張的主流模式,例如同仁堂,一方面通過商業品牌的影響力吸引消費者購買,另一方面借助優質產品促進消費。現今,更多的企業驅動模式是品牌驅動加產品驅動,前提是產品結構完善,就如同名創優品,實現產品結構和品類管理的系統性、先進性,若未實現,難以成功。
那么為什么一家店能活,兩家店能活,一百家兩百家店就死了呢?因為一兩家店老板親自選,三四家店經理選,一百家二百家是店員選,很多選址僅僅只是一兩張紙的標準,那么選址就會出現偏差。到底該如何選址?找人群!哪里有肯德基哪里就有味多美,哪里有麥當勞哪里就有味多美,這就是一個商業模式,是連鎖成功的本質。連鎖化風口已經來臨,日本歐美發達國家的連鎖化程度已經達到百分之六七十,日本前三名品牌化連鎖,已經占了便利店行業的90%左右,然而我們國家的連鎖化程度不足10%,百強企業甚至不到6%。
馬云說過,真正的純電商時代過去了,做到下一步,就是新零售,也就是從線上流量的爭奪到線下流量的爭奪。目前我國有680萬家便利店(夫妻店),天貓目標開百萬家天貓小店,其實從線上流量爭奪線下流量,線上流量成本50%,線下開店成本50%,因此相比之下,線上沒有流量優勢,已經失去成本優勢,但是線下有體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