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單,就是酒類門店店員或酒企業務員接到客戶訂單后,從別的地方組織貨源提供給客戶,公司損失了業務,而店員或業務員私下賺取差價一種行為。
這是葡萄酒行業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即便是一些規模較大的酒類零售連鎖,也難以避免。
飛單問題應如何解決呢?WBO也采訪到了多名開設酒類門店的酒商,聽聽他們的應對之法。
日前,一名酒業資深人士向筆者透露:他常到上海某知名酒類連鎖門店去了解競品,跟這家店的一名店員也比較熟。
一次,由于這家門店的某款暢銷酒價格較高,他告訴店員他可以多買一些,價格能否再便宜一點,店員稱“店里的酒不能打折,自己可以在其他渠道弄到這款酒,并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出售”。
這讓這名人士感到有些意外。畢竟,這是一家有一定規模、及較為嚴格管理制度的酒類連鎖。
筆者在與一些開門店的酒商交流此事時,不少酒商都表示遇到過飛單的問題,而當詢問他們應對此事的辦法時,卻大多拿不出什么好的防控辦法。
對此,開設葡萄酒門店“嘉庭酒窖”的張太平指出:這種情況不僅僅在門店出現,在傳統經銷渠道也常常出現,一些面向經銷商的業務員同樣也會有這種行為。
第一招 設置紅線:經濟處罰、相互監督,甚至報案
杜絕飛單對店員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張太平認為:一個正規的工作職位,一定要有這樣一條紅線,觸碰了這個紅線,員工就等于失去了公司信任。
上海酒老板連鎖的創始人馬國民表示:以前我們做批發時遇到過飛單,我們開店后就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因此十多年都沒發生過。
馬國民也主要通過對員工的獎罰來解決。他介紹:我們在招聘到員工后,與員工的協議中會專門有一條來講此事,我們也會口頭告訴員工。如果員工通過自己私下進酒,我們首先采取法律行動,我們會報案,因為員工個人找的酒,有有可能存在假酒風險,這樣的酒賣給顧客,后果很嚴重。第二,我們會罰款,員工當月的獎金全部扣罰,而且是分店3名店員都要扣罰,管理這個分店的督導也會被罰。這樣規定是讓員工可以相互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