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一輪黃金十年的副產品,一批大商跟隨茅臺、五糧液崛起,而后的行業調整期,壓貨也讓不少大商“傷筋動骨”,但最終也少有大商退出。
進入行業新的增長期之后,名酒的流通越來越扁平化,大商們發現名酒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多,做品鑒、做終端、做配送,嚴禁串貨、守住價格標桿等等,而對于中小經銷商來講,名酒廠已經不可能大批量的開放市場和產品資源,因此也沒有了晉身大商的機會,相反名酒出廠價都已經達到800多的時候,動輒數百萬的資金鏈壓力也讓很多人受不了。
正所謂“如果你愛他,就介紹他做名酒,因為這是造富機器;如果不恨他,就介紹他做名酒,龐大的資金壓力會成為壓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短短10年,賣名酒的“光環”似乎正在褪去,對于每一個經銷商來講,都要面臨冷冰冰的事實。
越來越多經銷商選擇“次名酒”?
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二線名酒企業、區域名酒正在迎來經銷商數量的快速增長。
以舍得酒業為例,2017年末公司省內經銷商和省外經銷商數量分別達到254家和1148家,同比分別凈增加41家和352家,規模驚人。正處于國企改革中汾酒在過去一年渠道數量更是增長驚人。目前,汾酒可控經銷商客戶增至750余家,輻射終端數量達到約17.14萬家,專賣店數量達到600余家。
即使在一線名酒內部,新經銷商在非核心產品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18年一季度,茅臺銷售體系新增的29家經銷商(國內28家,國外1家)中,最主要的增長來自醬香系列酒經銷商數量增加。
一線名酒對于渠道“嚴要求”,無論是價格,還是扁平化,服務終端等等,尤其是動輒數百萬的資金壓力正在讓經銷商們感受到壓力,而一線名酒做自營大單品、嚴格規范開發品牌,也讓經銷商們看不到“摟錢”的可能。
這些經銷商對于非一線名酒經銷商們拼終端、搞促銷等等唯恐避之不及的“刺激”情節,反而羨慕不已。一部分大商在保留原有一線名酒業務的基礎上開始回歸二三線品牌,或者代理利潤豐厚、政策靈活的產品,或者開發自己的自營產品,以獲得更好的利潤水平。
放不下的一線名酒!
對于一線名酒來講,里面的經銷商雖然苦,但是并不想出來,而對于外面的經銷商來講,雖然可能“吃力”,但是還想進入。
這從何說起?
1、市場的硬性需求。對于傳統經銷商來講,名酒的需求無論大小,依然存在。如果沒有名酒資源,那么意味著你的客戶會流失,因此無論如何,經銷商都要有名酒資源,無論是自己家代理,還是流轉他人。
2、被市場淘汰的恐懼。對于經銷商來講,名酒在印象中一直是熱門資源。這種傳統的思維,不端提醒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道理的經銷商尋求多元化。尤其是,當專家都在喊著向名酒集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