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說:一個人的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一個企業的苦 痛,在于老總對未來的憧憬和現實中的反差。
喬布斯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 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成就一番偉業。
葡萄酒經營雜談1:
團結在你的周圍,不如團結在目標周圍;員工在為目標干活,而不是在為你干活。所以,如果員工沒有實現目標,沒有得到發展,沒有賺到相應的金錢,會辭工而去,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企業老總,請擺正自己位置,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最為重要。
葡萄酒經營雜談2:
用銷售邏輯指導企業行為,僅是為了將產品賣出去;用價值邏輯指導銷售行為,體現的是消費價值觀。銷售更多具有征服特性,價值邏輯更多是體現認可特性。商業化品牌運作是一場博弈,不是企業和消費者博弈,而是品牌和消費者博弈,好的運作不是征服消費者,而是影響消費者,使價值得到體現。
葡萄酒經營雜談3:
很多時候,公司的戰略思路是清晰的,但是卻難以執行到位。領導往往把這歸結為團隊的素質不高。其實,問題不在于員工素質高低,而是企業的戰略往往都在老總的頭腦里,員工根本不知道公司的戰略是什么,最多對公司戰略有點了解,激勵措施和溝通措施更談不上,結果出現了斷層,老板天天著急,員工也無所適從。
葡萄酒經營雜談4:
投資人投資葡萄酒,想辦法用高薪挖了個高級職業經理人,期望職業經理人建團隊做市場。當前這種情況很多,但是老板與高管團隊在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和市場操作認知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兩者之間思想的不同是最終造成分道揚鑣的首因。因此,要“明確位置、厘清權責、清晰目標、相互理解”。
葡萄酒經營雜談5:
員工為什么離開?原因很復雜,一般的解釋是員工的需要和期望沒有得到滿足。但合理的薪酬、公正的考核、優雅的環境、誘人的前景就可留住員工了嗎?即使這樣,依然有人留下、有人離開。所以,我們要從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你會發現:上述這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有工作的意義。
葡萄酒經營雜談6:
葡萄酒的質量及特色主要取決于“原料”和“工藝”。其中原料至關重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酒莊都應該將當地的“風土”“文化”等體現在酒上面,而不能去思考如何釀成“拉菲”等知名酒莊產品的特點。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沒有一條是一樣的。剔除模仿,彰顯自己,才有未來。
葡萄酒經營雜談7:
在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為品牌創意廣告等事情。的確這件事很頭疼,因為基本上會陷入“規定動作”中。其實,想想葡萄酒應該是愉悅的、活波的,不應該將其弄的很嚴肅。為什么企業不敢于將動畫、卡通、反傳統等等運用在形象宣傳與推廣中呢?看來,我們要多思考創新了。
葡萄酒經營雜談8:
業績看似很漂亮但管理滯后是很多企業常有之事。在外界看來“光鮮亮麗”,成長性特好,但是內部管理卻很混亂。由于公司高速發展,業績好掩蓋了很多深層次問題,一旦經營環境惡化,麻煩立即來了。所以,不管現在業績多好,都必須:謙虛謹慎、認認真真、如履薄冰。
葡萄酒經營雜談9:
對于企業而言,在招商的過程中賣的是什么?觀念。你想,賣自己想賣的比較容易呢?還是賣顧客想買的比較容易呢?所以,在向經銷商推銷你的企業與產品之前,先想辦法弄清楚他們的想法。如果客戶要的是大海而你是一條小河、如果客戶要的是一杯茶而你只有咖啡,結果可想可知。
葡萄酒經營雜談10:
很多企業總希望從別人那里獲取經驗,從而指導自己的發展。其實,企業經營之法有諸多相同,但經營之道卻截然不同,雖然“殊途同歸”,但結果卻“大相徑庭”。其原因便在于:借別人之火,不能點亮自己的心靈。只有自己去悟,才能真正領會。
葡萄酒經營雜談11:
當一個企業面臨問題的時候,戰略思維會問“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憑什么條件做、我有什么、我缺什么”等等。而管理思維會問“我怎么做它”?戰略思維或者說就是選擇“不做什么”!所以,能長久發展的葡萄酒企業一定是先有“戰略思維”,然后才是“管理思維”。
葡萄酒經營雜談12:
當前做進口葡萄酒的企業,一定不要把“價格競爭”作為競爭優勢。短期看,價格便宜容易讓經銷商接受,特別是面對很多經銷商的時候,由于他們也會接觸很多不同的進口商,總希望價格能低些,但企業一定要記。旱蛢r不是你長久發展的競爭戰略,比拼價格最終會使你陷入無法自拔。
葡萄酒經營雜談13:
酒莊建設在中國如火如荼,但不要一味地模仿,雖然有時成功從模仿成功開始,但在酒莊發展的道路上,要立足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最終形成自身獨特的釀造文化與經營守則。如何締造中國酒莊的傳奇?良好的基因不是傳承了多少金錢,而是血液和骨髓里流淌著多少精神,這是酒莊的動力源。
葡萄酒經營雜談14:
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怎么能經營好企業?因為“試錯”的過程就是“糾錯”的過程。所謂真正聰明之人是在發生了“錯誤”后,認真思考、仔細研究,進行了正確的“糾錯”。不知悔改、盲目自大、剛愎自用之人,犯了多少錯誤都難以成功。所以,企業不怕犯錯,重在能否正確地“糾錯”。
葡萄酒經營雜談15:
試錯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因為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的商業模式。關鍵在于試錯的“成本”。如果把試錯當做一場“賭博”,輸了就“傾家蕩產”,還是不要試的好。雖然市場也的確就像是一場賭博,但如果這樣,說明你的戰略是有問題的,因為它根本沒有“糾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