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新常態與經濟轉型
第二節 工業化后期的傳統產業 之三
三、變天了:傳統行業集體蘇醒
自2012年以來,傳統產業巨頭們逐漸從迷茫和焦慮中蘇醒過來,并大刀闊斧、旗幟鮮明地舉起了互聯網的大旗。
至于是否能夠如馬云所說,傳統產業+互聯網是成為飛機再次起飛,或者只是鳥兒加機器,變不了飛機,我們拭目以待。
但是毋庸置疑,傳統行業都意識到,必須擁抱互聯網。
——青島海爾
2015年3月10日,青島海爾正式發布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新產品U+智慧生活APP、智慧生態圈,高調加碼智能家居生態構建。
公司表示,用戶可以借助U+智慧生活APP一站式接入智能家居,體驗智能家居,坐享管理家中電器、獲取生活咨詢等服務。
據悉,U+平臺跨越了空氣、水、洗護、食物、娛樂及健康等多個維度,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生活一站式解決方案平臺,由此,可以進行新的商業模式探索,同時能夠最大程度為外部資源方提供增值。
海爾集團輪值總裁梁海山表示,U+智慧生活不僅僅包括用戶使用層面,還預示著海爾從產品硬件生產向軟件全流程、可視化定制的工業4.0轉型,海爾已經將1.2億用戶資源全部放在U+平臺上。
海爾認為,工業4.0的本質就是互聯工廠,目前已在沈陽、鄭州、青島等地建成了多處可視化的互聯工廠,其他工廠也在陸續升級改造中,其中全球首臺定制空調已經在鄭州互聯工廠下線。
海爾互聯工廠的落地有力地呼應了即將出爐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其中,海爾互聯工廠的前端就是名為“眾創匯”的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海爾與用戶能夠零距離對話,用戶可通過多種終端查看產品“誕生”的整個過程,如定制內容、定制下單、訂單下線等10個關節性節點,產品生產過程都在用戶“掌握”中。用戶交互定制平臺的上線意味著用戶不再是產品的旁觀者,而是可以全流程參與其中,開啟了人人自造時代。
而“海達源”模塊商資源平臺是全球家電業第一家為供應商提供在線注冊、直接對接用戶需求的零距離平臺。與傳統“零組件采購—訂單銷售”模式相比,模塊商的注冊、響應需求、方案選擇結果、評價結果等全過程都將在平臺上公開公示,考核模塊商的主體不再是企業,而是用戶。目前該平臺已經完成自注冊模塊商3700多家。
——格力電器
“真正的”智能家電
家電一旦與智能扯上關系,似乎就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梢酝ㄟ^APP控制,叫智能家電嗎?家電可以聯網,這叫智能家電嗎?
格力電器副總裁黃輝說:“智能家電絕對不只是手機上的APP,那只是智能家電的初級階段。”
“格力不做噱頭,只做真實。”
格力對于智能家電的理解是直指家電產品本質的,也撥開了智能的迷霧,讓消費者了解更多的真相。
黃輝說:“真正的智能家電最終必須要實現三個方面,一個是舒適性,一個是便捷性,還有一個是節能性。”三者齊備才可以叫真正的智能家電。
智能家電并不虛幻,只是目前的家電產品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又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匆忙上馬以顯示“我已經有了智能家電”,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有了噱頭,而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所以董明珠從沒有因為市場上出現各式各樣號稱“智能”的家電產品而緊張,而是按部就班的在走格力自己的智能化道路,并表示:“最快半年,最晚一年,就將看到業內真正的智能家電。”
智能家電從何而來?
有人說,給空調加一個Wifi模塊,再做一個APP,這就是智能空調了。如果按照上面的定義,確實也可以劃在智能空調的領域。但是,這項功能既不能讓空調更加契合用戶所需要的舒適,也不能讓空調更加節能。
董明珠說:“我們早就可以在產品上應用這種技術,相當簡單,成本不高,但這既不是消費者需要的,也不是格力想做的。要想實現‘科技改變生活’,而且必須是大改變,必須創新、必須主動創新。”
創新的動力從哪里來?
“格力的精神是全員創新,這一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項目,其實就是格力七萬名員工共同創造的獎項。
它不是一個技術,僅僅靠一兩個團隊就可以完成,而是一種體系、一種模式,依靠它,格力就可以實現在創新研發上的‘自動化’。”董明珠如此說,因為該體系實際上是格力電器領先同行二十年的具體成果,不是縮影、也不是項目,它是格力的基石——格力的智能化就將在這塊基石上逐漸打造完成。
盡管我們還不能明確地告訴業界和消費者,格力的智能家電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但是目前的格力產品已經是沿著這條路在持續開發。比如新送風模式的空調,根本上解決了“空調病”的隱患;再比如,光伏空調,實現了能源的極大節約。這些,都是依靠該體系實現的自我創新、自主研發。但是,這依然只是解決了智能家電的某一難題。
依靠“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創新工程體系”,以及格力目前已經擁有的8000名研發人員、6個研究院、41個研究院、530多個實驗室,并且處在實際研發階段的產品,都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智能家電,就要來了!
——萬達集團
在馬云四處搶入口時,王健林二度上線,又要做電商了。
近日,萬達、騰訊和百度成立的萬達電商平臺“飛凡網”悄悄上線。有消息稱,按原計劃,該平臺應于3月底上線運營。但日前,錢江晚報記者在“飛凡網”頁面上看到,該網站還處于“測試環境,暫不受理交易”的階段。
了解萬達的人都知道,2013年12月,萬達的電商平臺“萬匯網”露出了萬達電商版圖的雛形?上,上線后不僅不被看好,更在不久無聲無息。這次聯合騰訊、百度卷土重來,萬達電商會成功嗎?
上線日期未定 杭州萬達暫未進平臺
“飛凡網”什么樣?錢江晚報記者在該網站上看到,其擁有餐飲、電影、百貨等9大板塊,全屬萬達系下。
涵蓋59個城市的萬達廣場。消費者可以選擇城市定位,鏈接到每個城市的萬達電商頁面。比如,金華萬達廣場頁面餐飲模塊下,你可以看到該萬達的餐飲品牌,點擊其中一家,就能看到它的網友點評、當前優惠等。這59個城市中,并不含杭州萬達。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系到了杭州萬達廣場營運部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杭州萬達線上商場正在籌備中,預計下月中旬進入“飛凡網”平臺。
至于整個“飛凡網”何時上線,他表示時間暫時不能確定,“有太多的品牌需要洽談,因此會有一個周期。”據了解,杭州萬達廣場內85%以上的品牌,都將加入“飛凡網”。
“萬匯網”沒做好 “飛凡網”多非凡呢
“飛凡網”的上線,在業內人士看來已有些晚了。
去年8月,萬達宣布聯合騰訊、百度共建電商平臺,總投資50億元,三家持股比例分別為:70%、15%和15%。并稱計劃未來5年,總投資近200億元。外界送這個新抱團的團隊一個昵稱——“騰百萬”。一時間,眾說紛紜。因為2013年,萬達曾在電商領域摔過一跤。
2012年,萬達開始著手籌備構建電商體系,2013年12月,“萬匯網”千呼萬喚始出來,而后很快就悄無聲息了。
“‘萬匯網’就是‘飛凡網’的前身。”杭州萬達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盡管在頁面的設計上不同,但仔細觀察后會發現,“萬匯網”和“飛凡網”具有很多的相似點。比如,“萬匯網”當時的定位就是“O2O電商平臺”,業務也涵蓋百貨、美食、影院等領域,也有優惠、商品導購等。
那么,“飛凡網”與“萬匯網”究竟有哪些區別?王健林曾說:“O2O真正的核心是消費的互動體驗,關鍵是互動、重點是體驗。”因此,線上線下數據共享,或許是“騰百萬”的主要目的。
本文系《二維碼:萬物的入口 ——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圣經》連載(17)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