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互聯網+時代來了
第四節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在一起 之三
四、互聯網+外貿:跨境電商崛起
互聯網與外貿的結合,催生了蓬勃興起的跨境電子商務。
借助互聯網、現代物流與支付等信息經濟基礎設施,以網絡方式進行交易和服務的跨境貿易活動,就是跨境電子商務。
跨境電商推動傳統外貿商業活動各環節的網絡化、數據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
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雖然增速較緩,但仍是過去三年中最好的。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在互聯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網絡技術不斷興起的推動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
咨詢機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約4萬億元,根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至6.5萬億元。
在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的情況下,中國跨境電商卻連年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跨境電子商務是外貿發展的新模式,也是擴大海外營銷渠道,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對于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重塑國際貿易規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當前,中國制造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跨境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優化產業鏈、擴展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增加就業,還具有重塑國際產業鏈、提升品牌競爭力、建立全球貿易新秩序等作用。
五、互聯網+農業:重塑農產品流通模式
在互聯網的催化下,農產品的流通模式也在發生嬗變,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形式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崛起,在流通主體、組織方式、上下游影響等方面都呈現了積極的創新和變化。
各類生產者積極變身,直接對接電子商務平臺。
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和合作社正踴躍變身網商,將自家或收購的農產品進行網絡銷售。
與傳統的集市售賣相比,他們面對的市場更大,議價能力也更強。
傳統批發商和零售商主動求變。
傳統渠道的批發商和零售商對市場變化高度敏感,同時他們又掌握著農產品流通鏈條上最多的資源,一旦投身電子商務,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例如壽光蔬菜批發市場里的種子批發商們。
他們2008年以來開始利用淘寶做生意,到目前接近有一半批發商已經觸電上網,其中較好的,其交易額已經超過線下,最大的甚至搬出了市場,專職做網銷。
消費者由被動變主動,成為主導力量。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賦予消費者前所未有的信息能力,消費者從孤陋寡聞變得見多識廣,從分散孤立到相互連接、從消極被動到積極參與,最終扭轉了產消格局,占據了主導地位,不斷參與各個商業環節中。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同步信息化,也為未來基于互聯網的訂單農業奠定了基礎。
六、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夢想成真
互聯網+金融醞釀出了近年來炙手可熱的互聯網金融。
以2011年央行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標志,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規范發展的軌道。
2013年至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
P2P網絡借貸平臺、網絡眾籌等新型業態起步,第一家專業網絡保險公司獲批,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和行業形態明顯邁上臺階。
截至2014年底,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到80,767億元,同比增速達到50.3%;
全國范圍內活躍的P2P網上借貸平臺1,575家,貸款余額1,036億元;
眾籌融資平臺116家,一年新增平臺78家,眾籌融資金額超過9億元。
互聯網技術滲透積累的海量用戶和金融行業的結合發展造就了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的奇跡,沖擊著傳統金融業。
隨著互聯網技術終端的日益普及,讓金融民主化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成為普惠金融發展的基礎。
七、互聯網+物流:電商物流異軍突起
互聯網+物流正在技術、設備、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改變傳統物流業的運作方式和效率水平。
特別是在電商物流領域,受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拉動,電商物流已出現全新面貌。
未來3~5年,隨著高速鐵路、大型高速船舶、綠色航空、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智能倉儲、新材料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特別是“物聯網、下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科學技術等在物流領域的推廣和應用,
互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將與物流業深度融合,讓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這些都會對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促進作用。
本文系《二維碼:萬物的入口 ——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圣經》連載(11)
待續……
(參考文獻:《阿里研究院“互聯網+”研究報告》,微信公眾號:螞蟻金服評論,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