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互聯網+時代來了
第四節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在一起 之二
二、互聯網+批發業,產業集群線上轉型
當傳統批發市場遇上互聯網就催生了“在線產業帶”這一新型業態。
在線產業帶是傳統產業帶和專業市場在互聯網上聯網的一種映射和延伸。
它匯集生產廠家、渠道商、淘寶買家、消費者、政府、第三方服務商等多種角色,
可以幫助賣家提升競爭力,也可以幫助買家直達原產地優質貨源,從而降低整體成本。
到今天,全國估計有各類產業集群數千個,行業覆蓋廣,經濟規模大,
顯著推動了國民經濟尤其是地方經濟的發展。
《紐約時報》曾對中國做了這樣的報道:“從紐約到東京的買主希望能夠一次性采購50萬雙襪子,30萬條領帶,或5萬件36B的胸罩……
中國強大的新型專業化城鎮越來越成為最適合下訂單的地方……
在那里,集群或網絡中的企業相互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發展技術,共享集中性供應中心的便利。”
2014年4月,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在線產業帶:為中國制造賦能》報告顯示:
目前全國共有142個在線產業帶和專業市場,
其中101個產業帶和專業市場已在1688在線產業帶開設專區抱團登陸,
覆蓋廣東、江蘇、浙江等19個省市地區,
涵蓋服裝、母嬰、數碼、食品、百貨、原材料、機械、包裝等16大產業。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隨著網絡零售和移動網購的異軍突起,企業之間的在線批發交易也迎來爆發性增長。
同時,由于網上超過90%的賣家沒有工廠,因此尋找產地源頭好貨,減少中間商的需求也愈發強烈。
在線產業帶的出現,實現了地域性大規模買賣的直線溝通,這不僅加劇了我國在線交易的趨勢,更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走入整體式升級的一個標志。
在線產業帶也加速了傳統產業帶的電子商務進程。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被電子商務的洪峰裹挾著前進,不前進就只能被迅速淘汰。
傳統銷售模式是在產業集群附近建設專業批發市場,
但在互聯網沖擊下,批發市場輻射范圍逐步縮小,增速趨緩。
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眾多國內制造企業外貿訂單減少,貼牌加工企業陷入無品牌無渠道困境,轉型實體銷售又成本過高。
因此,在線產業帶不僅為傳統批發市場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專屬商業平臺,
也為制造企業通過電商渠道打開內貿市場開辟了新的渠道,
這也從整體上加速了傳統產業帶的電子商務進程。
另外,在線產業帶將加倍帶動我國區域產業化的發展。
在線產業帶的出現,
不僅促使我國已成規模的傳統產業帶形成電商升級和轉型,
更為不少區域內產業走向整合與抱團指明了方向,
從而充分帶動我國區域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可以預計,未來產業化電商將成為新經濟時代的又一發展主體。
本文系《二維碼:萬物的入口——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圣經》連載(9)
待續……
(參考文獻:《阿里研究院“互聯網+”研究報告》,微信公眾號:螞蟻金服評論,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