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隨著國情的不斷改變,體育政策也從舉國體制向全民體制慢慢轉變,國內體育界經歷了籃球熱、足球熱、網球熱到現在的跑步熱,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仍處于高速成長期,其經濟與社會影響遠未達到頂峰。相對于國家對體育行業的關注,受國家政策的限制,白酒行業進入慢車道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都在不斷探索,尋求轉型與出路;那么,白酒企業能否搭上高速發展的體育行業的這趟插上政策翅膀的高鐵呢, 如何將看似不相關的行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呢?
其實,國內已經有相當多的成功案例,2012年3月貴州茅臺正式簽收貴州人和足球俱樂部,并更名為國酒茅臺足球隊;貴州茅臺亦成為新賽季人和的胸前贊助商,贊助金額與球隊最后在中超的成績掛鉤,最高金額達到5000萬元,是2012年中超最貴的胸前廣告。2013年11月,山西汾酒集團通過從北京北控集團回購山西中宇猛龍俱樂部,并正式更名為山西汾酒集團籃球俱樂部,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山西本土職業籃球隊。2015年劍南春主推核心產品金劍南,并于央視體育頻道CCTV5全力投放廣告。2016年四特酒業贊助南昌國際馬拉松賽,品牌廣告遍布賽道。這幾家白酒企業可以說是目前國內酒業體育營銷先行者,可見它們也是看中了體育浪潮帶來的影響,成功案例不勝枚舉,但是很多人會認為那些都是資本大鱷們玩得資本游戲,中小型白酒企業如何通過自身優勢,玩轉“體育營銷”呢?
據筆者觀察,過去的黃金十年內,大多中小型白酒企業依然跟隨性地采取了“大品牌,大營銷”的方式來開展體育營銷活動,具體來看:
第一,賽事冠名。作為贊助商,賽事主辦方當然會很識趣的將賽事的重頭戲之一的頒獎環節留下一個重要位置給予企業,通過一番官方的感謝之后,便會由企業相關領導作為賽事特邀嘉賓作為頒獎嘉賓,為獲獎運動員或團體頒獎。此外,賽事過程中或結束后自然免不了會有各種飲用白酒的場合,那么此時也是賽事贊助過程中公司產品唯一的與潛在消費者零距離接觸的機會。
第二,品牌植入。對賽事場地通過使用企業主畫面、企業主力產品制作X展架,運動員胸牌背牌、橫幅、等廣宣物料做大面積的、無孔不入的廣宣物料布置,既然花了錢,那就把宣傳做好,這是大多數中小白酒企業的想法。
第三,產品曝光,即,獎品贊助。中小白酒企業對體育賽事的獎品贊助樂于使用企業的各種產品,根據不同需求會使用不同產品,當企業更希望推廣自己的主力產品,尤其是主力推廣的新品時,那么此時,主力產品/新品很大機會在各種贊助賽事上成為獎品以獲取更多的曝光機會和更多被飲用的機會,當企業更希望處理企業的一些庫存產品或者企業本身就不愿意贊助該項賽事卻又不得不贊助時,那么企業的一些售價不菲的庫存產品便會成為獎品的主角出現在獎品堆里;當然還有第三個原因,使用產品作為獎品能降低贊助費用。
坦白地說,上述動作只做了體育營銷的第一步,建立了某種聯系,而且我們只跟賽事主辦方建立了某種聯系,與參賽運動員呢?與這項運動的愛好者呢?且不說沒有建立起來的聯系,就是建立起來的聯系通常隨著賽事的結束,我們的這種聯系也隨著結束了或者暫停了,等到下一周期的賽事開始,我們又得花更多的資金、實物去做以往做過的同樣的工作,年年如此,我們豈不就成了真正的錢多人傻的冤大頭,行業黃金十年的時候,資金當然可以支撐,目前行業低谷,名酒下沉,區域性白酒企業日子不好過,錢也不多了。
筆者以為,體育營銷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從贊助計劃,到活動計劃、再到慶功計劃,平面廣告、產品計劃、促銷計劃、陳列計劃、媒體計劃等等。作為中小酒企,大可不必,單一地模仿跟隨大企業搞大體育大營銷,倒是可以,借勢大健康,玩轉“小體育”,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五個方向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