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陳列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品牌培育工作的成敗。如何讓產品更生動地展示于消費者面前,使之容易被消費者識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從而獲得更多的被購買機會呢?
據統計,每一名消費者在一個商店展示柜平均停留15秒,75%的人是在5秒內做出決定,如果看不到要買的品牌產品,40%的人就會購買別的品牌產品。這就表明,終端陳列的生動化對于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和購買決策具有舉重輕重的作用。產品生動化展示,容易被消費者識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從而達到“培育品牌、引導消費”的營銷目的。
1、陳列基本動作—“陳列43521式”
跟視線平行的是主量產品,仰視的是形象產品,下層的是附屬產品。陳列的最佳方式是43521,就是5層陳列面的話,從上到下按照43521的面積排列。主推產品當然在占據最多的陳列面積,盡量放在第3層;最下面兩層是陳列面積較小,用來陳列附屬產品。
如果是在商超,3所處的位置是最佳的,在視野的從上往下三分之一處是最佳視角,如此來看,第4排陳列位置最佳這是由消費者視角聚焦來定;商超的話最好是縱向排列,整齊化一,視覺沖擊力高,因為一般不會把整個的最佳陳列層都給一個品牌的,縱向排列能陳列成顏色塊。讓客戶一眼看到,不用抬頭也不需彎腰。
2、終端陳列-——商超中堆頭陳列
陳列不僅是終端做的事,源頭上,包裝設計就要考慮終端陳列的效果,通常被稱為貨架思維,做設計產品研發階段一定要考慮。產品都在做陳列,我們自身的產品怎樣做,終端才會接受,只有進店了后,我們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展示。
堆頭的視覺效果比任何形式的陳列都要入眼。與此同時,堆頭陳列又為人所詬病,堆頭費用太高,性價比一般。不管如何陳列,如果消費者看不到買你產品實惠信息,效果不會好。堆頭陳列最好是配合主題促銷活動,或者重點節日,不然費用太高了。
3、終端陳列——終端區分
流通、商超系統、特通,有幾個陳列原則是一致的,找人習慣的視覺角度(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有些店面要注意剛進門時,哪一塊最能吸引人的視覺)進行陳列。
在流通類店,產品都在貨架上,跳出來很難,除非是專門的一塊貨架。讓消費者看到,在陳列的時候除了常規的價格牌、爆炸簽,還可以考慮本身包裝,做成“兩聯包”或者“三聯包”,里面直接把促銷品也一起陳列;或者是在老板的柜臺上做文章,就放柜臺上,來了就能看見。尤其是新品上市,在某些點要考慮消費者品嘗的問題。無論是新品還是老品新作,對于市場開發來說,陳列工作基本是公認的第一步,陳列工作不是想的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