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節剛剛過去,發生得幾件事情值得眾多酒企深思,第一件就是從1月初開始,廣大網友強烈呼吁讓六小齡童上春晚;第二件則是周星馳的新電影《美人魚》票房大賣,據最新數據顯示票房已突破30億,遠超同期所有競爭對手。這兩件事看起來似乎和酒行業關系不大,但是背后體現出來的一些營銷戰略卻是值得酒業深思。
六小齡童和美人魚這兩者之間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從這兩件事背后卻都有一些共同之處。無論是六小齡童還是周星馳,大部分人對他們的映像還停留在孫悟空和至尊寶這兩個經典角色上。但多年后,他們依然能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之中產生重大影響,這其中,懷舊情懷功不可沒。
情懷營銷這一營銷戰略越來越被各個企業和策劃公司所青睞,究其根本原因:打出情懷牌,引起大眾的懷舊情結,而引導這種情緒可以為企業所用。
情懷營銷對企業的啟示到底體現在哪呢?
一、企業可以通過情懷迅速進入消費者心中,通過自身產品的特定性滿足消費者的個人情感需求和心靈上的認可。
無論是大型酒業還是中小酒業,其產品及背后折射的企業文化都以滿足消費者的訴求為目標,消費者的訴求,包括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追求,企業通過以產品為媒介,將企業自身的獨特文化與價值觀傳輸給消費者,不斷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在物質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消費者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大,主動權已經從企業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時候,企業能夠憑借什么來打動消費者,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呢。我們知道,依靠促銷、買贈等方式雖然對部分消費者有吸引力,但這畢竟只是常規手段。從獨特性與唯一性方面出發,如果企業的產品文化能通過產品本身與消費者產生共鳴,使得消費者自身、產品、文化三者處于同一層面,那此時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會極大提升。
二、情懷營銷+產品在宣傳上更加容易吸引消費者
任何酒業每年在產品宣傳上的投入都會占據企業支出的相當比例,但是從效果上來看并不是有付出就有回報,因為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已經從基本的物質層面開始向精神層面轉變,現在的產品不僅僅是在做銷售,更是在做文化。
2016年是生肖猴年,而猴年最傳奇的吉祥物代表則是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目前中國國內消費者基本都看過西游記的相關影視作品,有些消費者更是忠實粉絲。因此,從去年開始上映的《大圣歸來》,到肯德基推出“猴王當道”套餐,無不證明,各行業都開始在力求創新,將產品文化與情懷結合起來,為消費者呈現不一樣的產品消費特征。
每個企業在做品牌傳播時都會根據自身特點傾向不同風格與方式,但是卻很難保證一定會獲得認可與好評,但是情懷營銷卻可以將消費者普遍共有的價值觀念與文化訴求通過某一方式體現出來,從而獲得成功。
三、情懷營銷符合時下市場發展趨勢,更容易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眾所周知,目前酒業整體形勢依然嚴峻,市場已經日趨理性,那么,面對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企業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來進行銷售。企業以產品為載體,通過情感營銷,將普世的價值觀傳播給消費者,獲得消費者的支持,這一模式正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復制使用。
那么,情懷營銷對于酒企來說會不會成為一根救命稻草呢?
一、情懷營銷只是手段,最終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
無論是周星馳的電影,還是六小齡童的美猴王,其本身的經典是其能夠進行情懷營銷的關鍵,如果酒業只看到了情懷營銷的成功,而不做設身處地的分析,生搬硬套的結果只能是被消費者摒棄。因此,酒業要做情懷營銷第一是產品,第二才是情懷,如果本末倒置,那么最終結果恐怕不會那么如意。
二、在恰當的時間和恰當的地點賣一場恰當的情懷
情懷營銷的獨特性在于其在某一時期最易被消費者所接受,這即是它的優越性,也是它的局限性。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消費者是喜新厭舊的,即使是經典,也有人不認可,更何況其它產品。因此,酒業在將酒文化與情懷營銷結合使用時,一定要抓住機會點,而一旦將情懷營銷常態化、固定化,那么其效果肯定會不斷減弱。
情懷營銷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企業能夠將情懷與自身產品結合恰當,最終能和消費者產生共鳴,就有可能像彤康公司一樣獲得成功;如果一味追求所謂的情懷和境界,而忽視了產品本身,那么就有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