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比較長,但絕對是參展指南的“干貨”,毫無藏私。
一年一度的成都糖酒會即將召開。年年參與,收獲怎樣?有沒有年年后悔?是不是有苦難言、自我難慰?
為什么要參加糖酒會?
1、糖酒會的功能是賣酒
糖酒會是企業營銷行為的元素,它的目標很單一:廠家參會業績=經銷商數量+經銷商質量+首付總金額。
一句話,參展是為了戰略指引下的“渠道規模擴大+渠道質量提升+渠道結構優化”。
總之就是賣酒,或者為更多的賣酒創造條件。
還要賺錢地賣酒。
不能賣酒就是對你企業耍流氓。
賣酒不夠開支,也是耍流氓。
2、同行交流不是收益
參會難免讓同行知道包裝、渠道政策等信息,無奈,不是收益。能得到來自同行的某些啟發,但也有可能被誤導。比如包裝。如今的糖酒會,包裝同質化刷新了高度。形象同質化,企業興奮點越來越誤導。好了,概率上,就算正負0吧。
3、贊助論壇,組織論壇,只有最終表現為“渠道規模擴大+渠道質量提升+渠道結構優化”,才有價值。
論壇泛濫,五六十場論壇互相分流,能獲得多少經銷來聽,效益自己評估。“專家”重復,“網紅”重復,主題要么陳舊、要么忽悠,對客戶的吸引力如何?自己猜。
4、老客戶聯誼,也最終只有表現為“渠道質量提升+渠道結構優化”,才有價值。
5、聽課學習,可能是付出巨大代價而有所啟發,更可能就是付出巨大代價而被誤導。有人出錢請專家,租場地,為什么?要學習,不如請專家到企業“顧問式培訓”。
達不到目的,要反省整個系統
賣不掉酒就得反思整個“價值鏈”,從自己到展會主辦方。
誰也不能“王顧左右而言他”+“巧言令色鮮矣仁”。
解釋就是掩飾。
1、自我反省
招商業績,是企業“整體戰略能力”的“外化”,不是單個因素決定的。
系統弱,越是在銷售環節用力,離企業目標越遠。
開著小飛機撒傳單,秧歌隊全場跑,緋聞明星助陣,最近幾年的美女拼奶…這些“網紅”,今天去哪里了?
都是逆向操作:因為沒有營銷能力,所以選擇了背道而馳。倒行逆施,離目標南轅北轍。
系統強大,糖酒會會前會上恰當表現,就會有合適的客戶,獲得合作的“投資說明書”,雙方“找到起點”。
2、糖酒會主辦者反省
糖酒會要為參展商、采購商,創造價值。
(1)對采購商負責地選擇參展商,有原則,有底線,不能“給錢就進場”。對參展企業,必須選擇,必須有“市場保護”啊。
這一點,很抱歉,糖酒會做的非常不好。
抄襲者:在糖酒會上,已經看不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質的產品、同質的宣傳、同質的招商、同質的思維,甚至對未來的預判,也是同質的附和。特別是慌不擇路的酒企,那些同質的大波妹簡直令人絕望。
騙子:多少騙子企業,借助糖酒會的平臺,以“擊鼓傳花”的模式,誘騙經銷商接招?酒業經銷商們,沒有計較,懶得計較,但是,他們不是傻子,他們一直在用腳投票!
拒絕山寨產品參展,禁止噱頭產品參展,無論給多少錢。能做到嗎?
(2)對參展商負責,有底線、有原則地選擇“酒業協力者”
不支持忽悠廠家、恐嚇廠家的“大師”的“論壇”,無論“金主”給多少錢。能做到嗎?
“論壇”托不起糖酒會。參展商找不到客戶,以“參加多少次論壇”向老板匯報“業績”?經銷商找不到商機,以“學到多少名詞”來自我安慰?
3、經銷商反省——為什么不來?
(1)別被亂花迷眼
區域市場排名前十的經銷商,一年大概能見到100個以上不同品牌的招商經理。你們容易自以為上游廠家不過如此,于是對參會提不起精神。即使現有的合作廠家提供住宿,也就走走過場。就算上游資源已經足夠吧,過來再研究對比幾家廠家,又有何妨?其實,上游廠家,真的還不一定“千人一面”!
(2)新入行者,不要追風
當年的“明星產品”,以“空中轟炸+地面掃街”吸引經銷商。經銷商當然不是全軍覆沒,但一定要跑得快。誰接到擊鼓傳花的最后一棒,誰倒霉。
近幾年,同樣的騙局、同樣的味道,穿上了互聯網的新馬甲。但規律依舊:上家的模式是“編故事、圈錢、走人”,下家的模式是“下傳上家的故事,擊鼓傳花,投機倒把,走人”。出來混遲早要還。常在河邊走難保不怎樣。萬一,下一個“小二”就是你?
(3)因地制宜
你沒有行業經驗,但儲運能力強,可以與“蘇鄂皖”合作,如洋河、古井、勁酒、白云邊之類。這些企業自己承擔全部的市場責任,你沒有市場風險。四川的郎酒,營銷模式上也是“蘇鄂皖”的做派:自己承擔市場責任。只是,郎酒兼有川酒的特殊優勢,市場競爭力明顯超過多數“蘇鄂皖”。但與之相應,你做好“搬運工”即可。全國許多“區域強勢品牌”,其實也只需要“搬運工”。參會時,直奔這些酒廠即可。
你沒有行業經驗,但有“團購”能力,可以嘗試“不做市場、裸價操作”的酒廠。這些酒廠,四川、貴州較多。它們就是擊鼓傳花,沒有長期打算。你也就是“一夜情計劃”,不要有長期打算。福州這次糖酒會,看到某企業大張旗鼓地宣傳“股權激勵,廠商聯盟”的“新政”(其實已經司空見慣)。
給你一雙慧眼:反是讓你掏錢做市場的,不給錢的,都是“一夜情心態”,千萬別“自作多情”。她不做市場,你也別做。依據自己的團購資源,及經營能力,能折騰多少算多少,能折騰多久算多久。記住,只有承擔市場責任的品牌,才是長期性品牌,雖然她們可能只需要“搬運工”。
你從業已久,有終端網絡,有一定的“廠家市場推廣”的配套能力,你可以選擇“川派名酒”。也就是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水井坊、沱牌、舍得---這些酒廠的系列酒。這些名酒,酒廠“自帶流量”,即使廠家不做市場,你也不會積壓。這些名酒,還自帶“升值能力”。萬一積壓,可能反而賺錢更多。
如果你新入行,又有長期目標,則可以做“組合”。圍繞在終端經營上形成“核心競爭力”,“組合”供應商。先做容易開發終端的產品,如五糧液的系列,或洋河郎酒之類。由于你沒有現成的終端網絡,做這些酒的前期可能不賺錢,但賺了網絡。
然后,隨著費用的攤薄,邊際貢獻增加。你再補充裸價操作利潤空間大的雜牌酒,由于終端開發成本已經由川酒或蘇鄂皖幫你抵扣,開發出來的終端是直接利用,利潤就逐步加大了。
如果你在酒行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名酒企業品牌開發”是一個不錯的跳板。然后,可以學習吳向東、朱躍民、1919等的模式,創新自己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