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經銷商,尤其是快消品經銷商,特別是以酒水為主業務的經銷商,能夠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一點不過分。筆者一直以來混跡在酒水營銷咨詢圈,服務過一線酒企,也參與過很多中小型客戶的營銷咨詢服務,積累了一些所謂的“經驗”,2017年下半年,筆者開始涉足酒水商貿,半年下來,想將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一下,以供讀者參考。
選品很講究,選不好就是坑
選品要秉持三“不看”,三“看”原則,大方向對了就不會有大錯。
1、不看歷史,看現實。老品牌過往的輝煌與現在的衰退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原因。新入行的經銷商不要輕信老品牌輝煌的歷史,更不要寄希望于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僅存的一點印象就放手一搏,最終受傷的肯定是自己。
筆者選擇經銷的是一款安徽省內沒落待興的老品牌的系列產品(其核心產品已在本市場江河日下),終端商沒有信心,消費者知道不買賬。產品尚未上市就極度尷尬。
劃重點:目前品牌流行、市場消費氛圍好,酒水經銷以安徽市場為例,古井貢酒、迎駕以及口子窖品牌(前三名品牌)應該作為新入行經銷商的首選,面對打著老牌振興旗號的品牌,請勾選“您牛,您隨意”。
2、不看定位,看投入。廠家在推出新品時喜歡用“戰略單品”“核心”或者“爆品”等概念或定位,這些“招商詞匯”對于新手如我尤其敏感,血脈僨張、腦袋發昏后幻想以此爆品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區域商貿王者,走出區域,走向全國。麻溜地安排打款,等待發貨,期待爆發,結果往往是爆倉。
劃重點:區域市場的成功單靠經銷商運作太難。廠方沒有完整的產品發展規劃及資源匹配性投入,新品成活下來的可能性小于5%。所以再次面對招商經理或區域負責人時,當談到“核心產品”時,務必請其出示“相關證件”。
3、不看底價,看管控。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底價操作意味著投機。廠家在投機,掙快錢,不管品牌與市場。懂行的經銷商想依靠信息不透明掙高毛利,也在投機,只有菜鳥經銷商以為撿了個大便宜,拿著本該投機的產品做起了長線投資,搞得一地雞毛,場面難以收拾。
劃重點:新人經銷商不要一味追求底價操作的產品,市場必須管控,這種管控由廠家執行更有效。仔細想一想,市場上流行的所有超級大單品,哪一支是廠家任由經銷商操作的?細思極恐!
定價定不好,動作好多也白搭
定價關乎生死,不可不細細研究。我們的產品在定價時也面臨這樣的戰略兩難。憑借品質及包裝,我們的產品若定價為60元/瓶,會有一定的市場機會,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將再無緩沖空間。
另一方面,若定位為80元/瓶,雖然空間增大,但將會直面市場上的三大巨頭,古井貢酒獻禮版、迎駕貢酒金星以及口子窖五年。
最終,通過反復斟酌,我們將產品定價為88元/瓶,成交價80元/瓶,希望通過“高打高促”將市場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如所料,我們遇見了三大難題:
1、消費者關:面對三大巨頭,我們的品牌力劣勢明顯,消費者不買賬;
2、終端關:面對其他同類產品(金六福亞克力系列產品、杜康亞克力系列以及皖酒系列),由于終端利潤不足,終端推薦力差;
3、人手關:人力跟不上導致終端客情維護、政策傳達及活動管控效率低,影響了“高打高促”的策略執行,雖然我們后續設置了終端銷售返利、陳列支持政策以及核心消費者活動等,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變形厲害。
定價即定位。定位的模棱兩可必然導致市場認知的混亂。
有效的定價應堅持策略的單一性,避免過度靈活性。
經銷商在保證合理利潤的基礎上,應該堅定地在保持“終端第一推薦力”或“消費者優先自選率”上作出抉擇。
堅持終端第一推薦力策略即需要通過維持終端單品最大化利潤、維持單品市場穩定不亂價并配合良好的客情關系。
消費者優先自選意味著產品在市場上已經立足,但對于新產品很難實現,需要匹配消費者拉力活動,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