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信息化消費帶來了諸多產品的消費升級,包括葡萄酒在內。
過去葡萄酒大眾消費集中在50元以下,但今天再去商超關注葡萄酒的價格帶,50元價格帶的產品依然存在,但70-130元價格帶的產品愈來愈多。筆者以前很多朋友跟我咨詢酒水產品的時候,都是詢問70元左右的產品,但去年都是購買100元左右的產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透明讓一些曾經高不可攀的酒款價格回歸,讓葡萄酒消費升級、消費理性的趨勢持續。
作為進口葡萄酒企業,應該清晰認識葡萄酒消費升級的現實,并做出系統的思考和布局,以實現公司持續快速發展。
第一、產品創新
首先,一定要回歸本源,重視產品質量,重視產品跟消費需求的匹配性。尤其不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從目前行業發布的數據以及筆者負責的電商模塊的銷售情況來看,干紅是消費量和消費金額最大的葡萄酒類別,法國酒是依然是最受歡迎的產品。從這個角度講,葡萄酒企業進行產品優化時,仍需從主流品類下功夫。有企業專注于差異化經營,但重視產品質量是共通的。
其次,要重視產品的賣相。從瓶型和包裝上考量產品打造,一定要營造出一種讓消費者占便宜的視覺效果。曾有人給我說過: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是喜歡占便宜,不喜歡買便宜。我覺得非常到位。
再則,要重視產品定價。產品的定價一定要踩準主流的價位帶,只有在主要價格帶上才能真正跑量,實現銷售規模的提升。
第二、渠道變革
以前企業大都借助渠道網絡,層層分發,進入終端,最后到消費者手中。但今天,葡萄酒企業的渠道變革必須向“短、平、快”的方向發展。“短”是渠道鏈條要短,通過渠道鏈條的縮短,減少層層加價,讓產品更具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企業對市場整體的把控能力;“平”就是通過渠道變革,實現產品價格的合理化、平民化。“快”是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要快、對消費者的服務要快,增加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良好印象和認知度。
有實力的進口葡萄酒企業在操作市場時,要有以下考量和布局:首先,核心市場渠道扁平化,機會市場渠道大商化;其次,要重視電商渠道的切入,加強在年輕消費群體中的品牌拓展;再則,要適當自建終端的布局。這3點對企業有很高要求。但其方向值得所有企業參考。
第三、組織適應
不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組織結構調整和優化,這個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命題,對于進口葡萄酒企業也是如此。我認為,葡萄酒企業組織必須打破簡單的貿易商組織架構,構建起“銷售能力+營銷能力+服務能力”三位一體的復合組織架構。
A、銷售團隊經驗化。對進口葡萄酒企業來講,傳統銷售依然是重心。銷售團隊要以有經驗、有客戶資源的“熟手”為主。在銷售團隊的招兵買馬上,要著重招募業內人才。
B、營銷團隊年輕化、學歷化。營銷關注的公司資源有效整合對銷售提升的效能,具體的細節工作是營銷規劃、市場研究、品牌傳播、活動造勢、媒體合作及新渠道的應用。因此,營銷團隊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具備完備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能夠與傳統銷售團隊互補,形成共振效應。
C、服務團隊專業化。要重視公司內勤或后勤的持續培訓,團隊要具備全面的葡萄酒行業知識。有實力的企業,可組建小而精的客服部,幫助客戶解決相關售后問題,提高客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