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本質是重構貨—場—人,轉變為人—貨—場,以消費者(人)的體驗為核心,利用數據技術,清晰描繪消費者畫像,更精準地與消費者進行連接,嚴格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供貨和調整,營造多場景的交互空間環境。我們必須認清連鎖新零售的模式本質,不以復合手段開源增量的連鎖,不以標準化體系節流降耗的新零售,都是危險的。為新零售賦能,卓鵬戰略獨創了酒類連鎖新零售3×6底層模式。其中“3”是指擴張模型、選址模型和單店盈利模型。
首先,擴張模型是指“區域多店+雙層合伙人”的模式?梢韵仍诤诵牡厥薪ɑ兀俚絻瀯菔》葸M行板塊化建設,最后進行全國化布局,同時通過線下門店吸納具有人脈資源的個人作為合伙人,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擁有品牌塑造、產品銷售、招商擴展、客群鏈接等綜合功能的平臺。匯聚區域核心合伙人成立平臺后,與企業股權捆綁,合伙人可與公司共投、共享、共擔、共創,甚至未來享受資本紅利,形成牢固的廠商關系。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其次是選址模型,這是基于商業模式和品牌戰略的選址策略。單店選址是連鎖機構商業模式的外在體現,它不僅決定了單店的客流來源、盈利能力,還決定了連鎖業態的發展與擴張。許多連鎖店起初開三、五家甚至十多家時都能盈利,但開到幾十上百家時,就會出現盈利能力差的門店和虧損門店,最終影響連鎖品牌發展。這中間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們沒有從商業模式的高度來對待店址的選擇。
再次是單店盈利模型,即五力系統,包括形象力、產品力、導購力、推廣力和商圈力。要做好單店盈利,就必須兼顧這五個方面,共同做好為盈利而服務。
新零售連鎖對連鎖渠道有六大賦能,即線上賦能、線下賦能、店內賦能、店外賦能、產品賦能和服務賦能。
首先是線上賦能。線上不僅要利用數據的廣度,還要利用數據的深度。利用線上系統化導流平臺匯聚并捕捉長尾流量,通過微信公眾號、APP、第三方平臺、本地生活類媒體等形成線上傳播矩陣,匯聚流量。例如24小時智慧門店,將微商城介紹給來線下店消費者顧客,可線上下單,同時可推薦給第三方,即可獲得返利。其實就是利用微商實現三級分銷,利用線上店實現24小時營業。
第二個是線下賦能。線下打造復合式生意平臺。我們缺乏體驗的門店只是連鎖的2.0,例如傳統的專賣店,僅僅只是一個賣貨的場所而已,缺乏體驗感,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體驗感,五感體驗。例如,中糧名莊薈正計劃利用VR技術可真實性地感受國外酒莊場景,包括產品生產的整個流程。店內有浪漫舒緩的音樂,營造葡萄酒體驗氣氛,就如同茶葉店需要點檀香播放古典樂曲。
第三個是店內賦能。店內新場景是精品化、智能化、五感化、互動化。之前做店運營,講究的是顧客論、會員論、客流論,現今,需要通過門店吸粉、賣貨、建平臺。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從顧客到粉絲,從會員到社群,從客流到流量。例如盒馬鮮生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定位精品超市,通過進口生鮮品類切入市場,首先俘獲一二線的新中產人群。多場景交互體驗終端將拓展新零售的想象空間,技術應用的目的是為了數據抓取和場景構建。
第四個是店外賦能。店外鏈接是建立平臺,匯聚線下、店外的長尾流量。這個社會是平臺經濟時代、共享經濟時代,若一個人或者企業沒有平臺思維,就會失去未來。我們需要把每個顧客、每個會員當成流量,進行引流,獲得有深度的流量,明確每個價格帶的會員數量,這對于一門店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在店外通過異業聯盟和團購VIP俱樂部等形式,以線下門店為中心,將社區、企事業單位、商戶的潛在消費人群轉化為體驗中心客戶,以提升門店的高質量流量。
第五個是產品賦能,建立應對不同場景客戶需求的產品對策組合,要做好場景多元化、對策差異化、需求心智化和客群標簽化。
最后是服務賦能,多場景交互體驗終端將拓展了新零售的想象空間。要實現從顧客到粉絲、會員到社群、客群到流量的轉變,做好社群服務,定制服務和品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