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算得上比較重要的商業信息。如何才能夠了解這些核心市場的商業秘密?這需要在取得調研對象的信任后,通過運用一些技巧來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只要取得真實的調研信息才會對市場有更透徹的了解,從而順利開展工作。
技巧一:“空手套白狼”
這個方法是通過自己的一個初步判斷,首先假設市場的某些情況,通過與市場調研對象的談話讓他糾正你的假設,這樣你就可以得到最可靠的調研數據。此法適用于產品價格體系、產品銷售政策、市場投入狀況、工資薪金等涉及調研對象核心商業機密的問題。
但是使用這個方法是調研者應該首先大致了解酒水市場的價格體系,不然假設的價格與實際價格出入太大時會讓調研對象產生懷疑,從而不愿意繼續交談。
例如,小劉想調研A產品的價格體系,他根據產品包裝設計推測終端進貨價大概是56元。于是,他找到一家餐飲終端的王老板,詢問道:“你們A產品進貨價是56元/瓶吧?”如果價格正確或者比較接近,終端店老板就會給予肯定:“是的,差不多。”如果與實際情況相差比較大,終端店老板會給予糾正:“不止56,要68塊錢一瓶。”
技巧二:“通俗”法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調查者了解酒水市場的知識,但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讓被調查者能夠聽懂意思,并且這種方法也可以避開一些老板們的敏感詞匯,這樣更樂意與調研者交談,從而得到真相。
例如,小王是瀘州老窖合肥市場業務人員,由于第一次來到合肥,對合肥市場加價率及經銷商的利潤率把握不準,小王與“好福樓”的老板是這樣交談的——“劉老板,我們公司可能要推出一款供價50元/瓶的產品,你看在你們店里賣多少錢比較合適?”劉老板思考一下說:“80元左右。”小王再走訪三四個店,發現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則其可以得出“合肥餐飲店的加價率是60%左右”的結論。
如果小王直接問“劉老板你們店加價率是多少?”有可能老板不知道加價率這個專業術語是什么,或者知道加價率是什么但不愿意透漏自己的商業機密而予以拒絕。但利用簡單的問話方式使小王事半功倍。
再如,若想了解酒水市場中該區域酒水自帶率的情況,應向調研對象提問:“你們酒店消費者一般情況下10桌有幾桌自己帶酒?”而不能直接問“你們店自帶率是多少?”
技巧三:“迷霧”法
“迷霧”法是先拋出自己知道的A品牌的市場情況,與自己想知道的B品牌的情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及調研對象的反饋情況,了解到自己想要獲得的市場準確信息。
運用“迷霧”法時,自己要先拋出一定事實,讓調研對象在此基礎上進行對比,從而套出準確信息,此種方法最后要補充自己的信息不可靠,避免調研員給調研對象留下負面印象,給以后的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例如,張武是河南某酒廠業務經理,被調到周口市場,了解酒水市場中本地酒A品牌的市場投入情況不是很了解,于是他找到一個經銷A品牌的二批商,跟該二批商聊渠道政策:“張三老板做B品牌季度返利12%,年度返利3%,每個月給予2個促銷人員工資的支持,你是周口A產品的核心經銷戶,廠家給你的政策支持一定比他們那邊多吧?”A品牌經銷商說:“不可能吧,他的力度比我們的還大?我這邊是季度返利9%,年度返利2%。”然后,張武很有經驗地補充說:“我是聽XX說的,信息不一定可靠。”
技巧四:“倒敘”法
“倒敘”法是在已經了解酒水市場一定信息的情況下,根據調研對象細枝末節的信息反饋,倒推算出必要的市場準確信息。
例如,某酒店C產品的零售價格是98元/瓶,調研人員有意識詢問,“你們百元產品大概毛利是多少?”如果調研對象回答是20元左右,我們就可以到倒推出該產品的供價在70元左右。調研員要繼續詢問其他方面的信息轉移調研對象的注意力,問完其他信息后再補充一句,“其他店C 產品供價是75元,你們店是多少?”或者在其他店利用“空手套白狼”法來完成產品價格準確信息的調查。